? 康樂齋雜集? ? 歷代有名情愛典故系列之四一:紅拂李靖
【簡介】本典出自五代?杜光庭《虬髯客傳》。據傳:唐朝開國功臣李靖年輕做貧民的時候,有次去竭見隋末大將楊素,希望得到重用而為隋朝做點貢獻。在接見的時候,楊素對他態度非常冷淡。當時李靖和楊素相見的時候,楊素命一女子手執紅拂侍側,因稱此女子為紅拂女。紅拂看到李靖相貌非凡,言談舉止非常,知道他將來必定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前途無量。于是夜間逃出楊素的府第,私奔到李靖所住的旅店里的客房之中。李靖本來被楊素白天的冷遇心懷不滿,有離去另投明主的打算。這時見紅拂女這樣的美女的到來,喜之不勝,于是二人約定,連夜向太原逃去前往投奔李世民。中途,遇到一個虬髯客,正和紅拂女同姓,紅拂和他結為兄妹。原來這個虬髯客也是一支農民起義軍領袖,他見太原出了真命天子,李世民將來一定能坐鎮天下,自已絕難與之斗爭。于是他奉勸李靖二人去投奔他,而自已決定放棄和他爭奪天下的雄心,跑到海外的扶余國當上了國王。這樣李世民在李靖等人的輔佐下,打下了天下,建立了唐王朝,李靖成了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紅拂女慧眼識英雄,私奔李靖丶李靖攜之一同投靠了李世民建立了不世功業,她們的巧遇與結合的傳奇式的愛情佳話,被后世歷代相傳。
紅拂女與李靖的傳奇式的愛情故事,對后世文壇影響很大,作為典故在詩文中不斷運用。由于紅拂女美而艷,最初是楊越公的寵姬,而她獨具慧眼能識李靖是天下的奇才,因而能做出棄楊素而投奔李靖的決定并與李靖成婚,后來李靖果然成了唐朝的開國功臣丶建了不朽功業,正如她所預見,故后世詩文中常見的“紅拂”、“紅拂妓”、“紅拂女”、“紅拂妓女”丶“紅拂識李靖”、“紅拂善相”、“紅拂識人”、“紅拂識英雄”、“紅拂憐才”等用典形式即指此紅拂女及其有先見之明丶能預見李靖將來必成國家棟梁之材這件事,正由于她慧眼識英雄這一壯舉,故常用來比喻獨具慧眼、頗有遠見的女子以及女子慧眼識才丶愛才而傾身相就,因而紅拂女成為女子中能識英雄的典型人物的代表形象,又由于紅拂女以前是楊素所蓄養的歌姬侍妾,因而也用來比喻聰慧伶俐的侍姬或美女、妓女,又由于紅拂女和李靖的結合,是她因羨慕英雄人物私奔而來,因而詩文中常用她來借指因情而棄家私奔的女子;李靖是唐代的開國功臣之一,相貌堂堂,胸懷大志,紅拂女一見便知其將來必成大器,因而贏得紅拂女的愛情并與之私奔而去,后詩文中遂引 “李靖”這一人物來比喻女子所鐘情的有遠大前途的青年男子;虬髯客,是個慷慨而又仗信義的俠士,并有遠見和先見之明,他見李世民是真主,便放棄與之爭奪天下的雄心,并還仗義將多年積蓄丶用來打天下的金銀財寶全部贈送給李靖叫他幫助李世民打天下,而自已卻跑到南邊的扶馀國當上了國王,后詩文中所見的“虬髯客”這一用典即指此人,詩文中引用借來比喻豪俠仗義的壯士,由于他最終于國外的扶馀國當上了國王,因而也用來比喻外國人;李靖是唐代的開國功臣之一,與紅拂女、虬髯客三人結成兄妹關系,故詩文中常見的“風塵三俠”這一用典即指她們三人;由于紅拂女主動獻情投奔心愛的郎君李靖丶李靖與之成婚并共同成就了大業,故詩文中常以“李靖紅拂”、“衛公紅拂”、“紅拂藥師”丶“紅拂私奔”、“紅拂之奔”、“紅拂事”等用典形式來比喻女子棄家而私奔心愛的郎君,也泛指一對相親相愛的男女或一對因愛情而棄家私奔的男女。
【出典】《顧氏文房小說?〈虬髯客傳〉》:“隋煬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楊素守西京。①素驕貴,……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踞床而見,令美人捧出,侍婢羅列,頗僭于上。②……一日,衛公李靖以布衣上謁,獻奇策,素亦踞見。③……當公之騁辯也,一妓有殊色,執紅拂立于前,獨目公。④……公歸逆旅,其夜五更初,忽聞叩門而聲低者,公起問焉。⑤……曰:‘妾,楊素之紅拂妓也’。公蘧延入,脫去衣帽,乃十八九佳麗也。……曰:‘妾侍楊司空久,閱天下之士多矣,無如公者,絲蘿非獨生,愿托喬木,故來奔耳’。⑥……問其姓,曰:‘張’。……觀其肌膚、儀狀、言詞、氣性,真天人也。公不自意獲之,……乃雄服乘馬,排闥而去。⑦將歸太原,行次靈石旅舍,既設床,爐中烹肉且熟。⑧張氏以發長委地,立梳床前,公方刷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驢而來。⑨投革囊于爐前,取枕欹臥,看張梳頭。公怒甚,未決,猶親刷馬。張熟視其面,一手握發,一手映身搖示公,令勿怒。⑩急急梳頭畢,斂衽前問其姓⑾。臥客答曰:‘姓張’。對曰:‘妾亦姓張’。問妹第幾,曰:‘最長’。遂喜曰:‘今夕多幸逢一妹’。張氏遙呼:‘李郎且來見三兄’。公驟拜之。遂環坐,……客曰:‘觀李郎之行,貧士也,何以致斯人?⑿’……具言其由。⒀曰:‘然則將何之?’曰:‘將避地太原。’……曰:‘觀李郎儀形器宇,真丈夫也。亦聞太原有異人乎?’曰:‘嘗識一人,愚謂之真人也;其余,將帥而已’。⒁曰:‘何姓?’曰:‘靖之同姓’。曰:‘年幾?’曰:‘僅二十’。曰:‘今何為’。曰‘州將之子’⒂。曰:‘似矣,亦須見之。李郎能致吾一見乎?’……曰:‘望氣者言太原有奇氣,使訪之’。⒃……及期,入太原,果復相見。大喜,偕詣劉氏,詐謂文靜曰:‘有善相者思見郎君請迎之’。⒄文靜素奇其人,一旦聞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⒅。使回而至,不衫不履,褐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⒆虬髯默然居未坐,見之心死,飲數杯,招靖曰:‘真天子也’。…… 虬髯曰:‘此盡寶貨泉貝之數,吾之所有,悉以充贈。何者?欲以此世界求事,當或龍戰三二十載,建少功業。⒇今既有主,住亦何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之內,即當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輔清平之主,竭心盡善,必極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蘊不世之藝,從夫之貴,所盛軒裳。(21)非一妹不識李郎,非李郎不能榮一妹,起陸之貴,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吟云萃,固非偶然也。(22)持余之贈,以佐真主,贊功業也。(23)勉之哉!此后十年,當東南數千里外有異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與李郎可瀝酒東南相賀。’(24)……言訖,與其妻從一奴,乘馬而去。數步,遂不復見。公據其宅,乃為豪家,得以助文皇締構之資,遂匡天下。(25)貞觀十年,公以佐仆射平章事。(26)適南蠻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扶馀國,殺其主自立,國已定矣’。(27)公心知虬髯得事也。歸告張氏,具衣拜賀,瀝酒東南祝拜之。”
注:
①隋湯帝:名廣,姓楊,隋朝末代皇帝。江都:隋郡名,即今江蘇楊洲市。楊素:字處道,華陰人。初事北周武帝,后從隋文帝楊堅定天下,封越國公。煬帝立,拜為司空。西京:隋代建都大興(今陜西西安市)。煬帝以洛陽為東京,故稱大興為西京。
②謁:指客人拜見。踞床:坐在床上,是一種輕慢客人的舉止。僭:超出本分、禮制。上:皇上。
③李靖:字藥師,三原(今陜西三原縣)人。精通書史兵法,輔佐唐高祖平定天下。唐太宗時任刑部尚書,后領兵破突厥、土谷渾,先封代國,后改封衛國公。布衣:平民,老百姓。
④騁辯:議論滔滔不絕。殊色:絕色,指非常美麗。紅拂:拂塵,也叫麈尾,是用麈(鹿類的一種)的尾巴做成,古時名流清談時常執之用來指畫、驅蟲、拂塵而用的一種雅器。獨目:獨自看。
⑤逆旅:客店。
⑥蘧:指急忙的意思。延入:迎接進屋。佳麗:美女。
⑦絲蘿:《文選/<古詩十九首>詩》:“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兔絲丶女蘿是自然界相互纏繞生長的藤,此詩中以“兔絲”與“女蘿”相互纏繞生長比喻夫婦相互倚靠的關系。托喬木:托身大樹。此指嫁給李靖。奔:指私奔。雄服:身穿男裝。雄:男子稱雄性。排闥而去:推開門揚長而去。
⑧太原:隋郡名,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當時唐高祖李淵據此為一方割據勢力。行次:指住下。
⑨發:頭發。中形:中等身材。赤髯:紅胡子。髯:音同“冉”,胡須。虬:音qiu,亦寫作“虯”。無角的龍,這里指胡須卷曲如虬之須。騫驢:跛腳的驢子。
⑩未決:指沒有發脾氣。一手握發:康按:原無此四字,今據《太平廣記》增補。一手映身搖未公,令勿怒:一只手隱在身后向李靖示意,叫他不要發脾氣。映:當為“隱”字之音誤。
⑾斂衽:整好衣服,以示肅敬。
⑿何以致斯人:憑什么得到這樣的美人。斯:這樣。人:此指美人。
⒀:具言其由:原原本本地說了她們二人相識的經過。由:指她們二人相識的原因和經過。
⒁儀形器宇:儀表度量。異人、真人:二者都言指真命天子。
⒂州將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父在隋時為太原官,故稱。
⒃望氣:觀望云氣而窺測王氣所在的地方。
⒄及期:指到了二人相約的日子。劉氏:即指下面所的文靜。唐開國功臣,當時齊劉文靜和李世民非常李好,而李靖又和劉為至交,虬髯公要求見李世民一面,李靖只好將他帶到劉文靜處,憑借文靜和李世民的關系將李世民借故引來相見。郎君:指李世民。
⒅素奇其人:平時就覺得李世民很不平凡。蘧致使迎之:便派人邀請他。之:他。,指李世民。
⒆不衫不履:意即指不拘謹于衣鞋的穿著。衫:衣服。履:鞋子。褐裘:裘衣不著罩衫,毛露在外。古時人穿裘衣是皮里毛外,毛上再罩罩衫。上句的不衫,即不著罩衫。
⒇龍戰:指群雄并峙爭奪城下的戰爭。
(21)蘊不世之藝:有特出的才藝。
(22)起陸:蟄伏的龍蛇躍起,喻群雄并起,乘機爭奪天下。《陰符經》上篇:“天發殺機,龍蛇起陸。”嘯:咆嘯。虎的叫聲謂之咆嘯。龍吟云萃:《易·〈乾·文言〉》:“云從龍,風從虎。”疏:“龍吟則景云出,虎嘯則谷生風。”這丙句是說君臣遇合。
(23)持余之贈:用我所贈予給你的這些財定寶。真主:指真命天子。
(24):瀝酒:灑酒。
(25)文皇:唐太宗死后謚號曰“文”,故稱文皇帝。締構:建立國家。康按:原無此二字,今據《太平廣記》增補。匡:平定。
(26)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所用的年號。左仆射平章事:即宰相。
(27):扶馀國:古國名,在今吉林、遼寧一帶。康按:依前文“扶馀國”應在長安東南,似非東北之失馀國。因疑是“扶南國”之誤。扶南國,故地在今羅東部,漢時最盛,唐時為真臘(今柬埔寨國)所并。或是作者虛構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