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樂齋雜集? 歷代有名情愛典故系列之四:溫嶠鏡臺
【簡介】本典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據載:晉人溫嶠的姑母有次托他替女兒作媒找個對象。溫嶠認識姑母的女兒,并且自己心中暗自喜愛她,于是他問姑母:“現在正逢亂世,稱心如意地好人家的女婿很難找到,但如果找象我這樣條件的人還是有的,但不知可以嗎?”姑母說:“當今亂世,不求高攀,只求能有一個安穩的家庭就可以了,那敢和你比呢?”一天,溫嶠對姑母說:“象我這樣條件的對象已經找到,他并且送來了玉鏡臺一枚作為聘禮。”姑母大喜,等到成婚的那天洞房花燭夜里,新娘沒等新郎來揭頭巾,就發話說:“新郎肯定是你溫嶠本人。”于是自己將蓋頭的頭巾掀開一看,站在面前的正是溫嶠本人,高興地說:“我早就懷疑是你這老頭子,今天果然是你這老奴。”
溫嶠獻鏡臺自求婚的這個故事,元代關漢卿據此加工成《溫太真玉鏡臺》戲文,見王季思《全元戲曲》第一卷。
溫嶠的這個故事后來成為典故在詩文中廣泛運用,最常用的形式為“溫嶠鏡臺”丶“溫郎玉鏡”丶“玉鏡臺”丶“太真玉臺”等等表示男子求婚時給對象的信物或聘物,而以“鏡臺自獻”這一形式常為男子自己為自己求婚的典實。
【出典】《世說新語?假譎》:“溫公喪婦,從姑母劉氏,家值亂離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屬公覓婚。公密自有婚意,答云:‘佳壻難得,但知嶠比云何?’姑云:‘喪敗之馀,乞粗存活,便足慰吾馀年,何敢希汝比?’卻后少日,公報姑云:‘已覓得壻處,門第粗可,壻身名宦,盡不減嶠’。因下玉鏡臺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禮,女以手披紗扇,撫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鏡臺是公為劉越石長史北征劉聰所得。”
注:
溫公:指溫嶠。溫嶠,字太真,東晉大臣,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人。曾官至長史、太子中庶子,晉明帝時拜侍中,轉中書令。后因討伐王敦謀反有功,任江州刺史、平南將軍鎮武昌。后又平定蘇峻之亂有功加拜驃騎將軍。
喪婦:妻子死了。
公:古時對有德望的年長的男子的尊稱。從姑:父之叔伯姐妹。
女:據元代關漢卿《溫太真玉鏡臺》戲文中知,此女姓劉名倩英。
姿慧:美麗而又聰慧。
屬:同“囑”。囑托。
密:私下,暗自。
佳壻:好女婿,稱心如意的女婿。壻,同“婿”。
汝:你。
卻后:過后。
少日:不幾天,不多幾日。:不減:不差于。
手披:用手摘開。
紗扇:此指蓋頭的頭巾。康按:古代婚禮,新婦行禮時以扇障面,一來是新娘用以遮羞,二來是用以避邪,行交拜禮后去扇稱為卻扇,溯其本源也當本《世說》此記而來。元代關漢卿的《溫太真玉鏡臺》,明代朱鼎的《玉鏡臺記》,京劇中的《玉鏡臺》,都取材于溫公卻扇的故事,只是情節做了不少改動。
撫掌:拍手。
固:原來,本來。
老奴:指溫嶠,一種親昵的輕詆之詞。
卜:預料,猜想。
越石:劉琨的字。劉聰:十六國時漢帝,一名載,字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