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對沈萬九的稱呼是:沈老師。說實話我看他的文章不多,但我知道他是簡書的簽約作者、《讀者》微信專欄作者、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中大畢業,是王小波和馮唐的粉兒。我還知道他有很很多的紅文。
這些頭銜和淺顯的了解都讓我尊敬的稱他為老師。直到我讀了他的新書《做更“耐撕”的自己》之后,我覺得我以后可能會改稱呼,稱他為“萬九兄”了。
并不是說他的能力不匹配老師,他的能力絕對夠格,只是覺得通過他的文章來看更有一種親切感。
他的寫文狀態像是鄰家哥哥的感覺,有時看到他書中那些幽默詼諧、嬉笑怒罵,或者是柔情細膩的樣子,就像是他是你身邊的一個朋友,在和你一起探討你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擾,關于愛情、工作、夢想和人生。
萬九兄的新書《做更“耐撕”的自己》掀起了一陣“耐撕”和“NICE”的熱潮,一下子我的朋友圈很多人都在發關于:做一個nice的人,也做一個耐撕的人。一語雙關,既要美好的像春風,又要堅強的經受住寒冬。
這本書,一共有四個部分,是關于萬九兄對“愛情”、“生活”、“人生”以及“世界”的一些想法、感受和建議。
第一部分:更“耐撕”的愛情,是放下和堅守的平衡;
第二部分:更“耐撕”的生活,是死磕和妥協的平衡;
第三部分:更“耐撕”的人生,是夢想和現實的平衡;
第四部分:更“耐撕”的世界,是個人和社會的平衡。
我從這幾個部分的小標題感受到了,要想成為nice和“耐撕”的人,首先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任何東西,一旦失去平衡,造成天平的過分傾斜,就可能會讓自己進入到一個無法掌控的狀態。
比如愛情,你平衡不了是放下還是堅守的話,一直糾結著、擰巴著,對自己和對方都是一種能量的消耗,并且永遠不可能幸福。
一旦我們找到平衡點,從為人處世和自己的內心態度上來說都會變得比較平和和強大。
在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這么幾篇文章:
《低質量的戀愛不如高智商的單身》
這篇文章應該是萬九兄曾經的熱文吧,我記得我之前讀過,如今讀來更是覺得可以視為愛情中最真實的忠告了。
愛情有時候和婚姻有類似的地方,那就是圍城。
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很多單身的朋友都覺得自己的生活孤單寂寞,非常想要找一個美好的人,好在這無聊的生活中增添一些色彩。
然而戀愛中的人,只要過了曖昧期和熱戀期,他們就會開始懷念單身生活了,心想,單身那會兒多美好啊,自由,無拘無束,看到帥哥美女還可以搭個訕約個飯什么的。
其實,無所謂“圍城”,也不管是哪一種生活更美好。只要是不虛度年華的,浪費青春的,高質量的,無論是戀愛還是單身都是值得我們追求的。
萬九兄不建議的是你為了解決一個低質量的單身隨隨便便找了一個人,硬生生的把生活變成了低質量的戀愛,變成了兩個擁有低質量生活的所謂的戀愛中的人。這話有點繞口,但生活不是繞口令,是實實在在的經歷,你是否幸福只有你自己知道。
文中,萬九兄給出了幾個低質量戀愛的例子,有四個:一廂情愿的迷戀;把吵架當做吃飯的戀愛;異地分居半年都見不到一面的戀愛;明知道對方有人還以為可以搶過來的戀愛。
請自行對號入座吧。
最后建議單身的小伙伴們可以多讀書多看報,多旅行多打扮,把單身變成高質量,才能遇見給你高質量愛情的美好人兒。
《白天500強勾心斗角,晚上挑燈碼字追夢,這些年我是怎么平衡過來的》
這一篇文章的最后說了一句:我不是堅強,我是死撐而已。
我知道太多的人,白天工作,晚上寫字,最后出了書,成了專欄作家,成了斜杠青年。這種例子說出來就感覺像是給人打雞血灌雞湯一樣,但是當他們這么做了并且堅持下來的時候,別人給與他們的就是驚訝加佩服的表情。
為什么呢?因為很多事說也容易做也容易,唯獨堅持不容易。
說和做都是雞湯文,但是一旦涉及到他們是如何堅持的,就成了干貨文了。因為那真的是需要一些有用的力量來支撐的,不是雞血雞湯的短暫效果能夠達到的。
文中萬九兄提到他能夠堅持的八點,你可以看看不說話地去學習去實踐去堅持,你也可以看看之后罵他又寫雞湯。沒關系,反正他一直出著書賺著錢,獲得更多他想獲得的,而你也就一直只能罵罵別人沒有任何進步而已。
其實,《做更“耐撕”的自己》這本書來得特別合時宜。因為這個世界太浮躁了,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的互撕熱點,有的上了新聞,有的小范圍內影響一下就默默無聞。
但無論是哪一種,都充分的體現出如今這個社會上的人們是怎樣的一種精神狀態,一言不合就互撕,一言不合就誣陷,一言不合發聲明,一言不合就人肉。等等
所以,萬九兄說這本書是送給那些在認清生活真相后依舊熱愛生活的人。
在這個交織著肉搏和功利的世界里,無非是想邂逅,一個更nice的自己。
“耐撕”只是力量,是我們抵抗這個世界種種的工具,而“nice”才是我們的終結,才是我們依舊熱愛生活不迷失自己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