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沈老師的“小黃書”——《做更耐撕的自己》從10月16號收到就一直放在枕邊,每天睡前讀幾篇,就這樣慢慢悠悠的讀完了。讀完印象中最深的一句話是:“在這個交織著肉搏和功利的世界里,無非是想邂逅,一個更nice的自己。”
這句話也出現在書封面上。作為沈老師的忠實粉絲。一直都在追著看沈老師的文章,從第一本書《做一回久違地自己·勿忘初心》到沈萬九公眾號。沈老師的每篇文章幾乎是睡前必看。
這本《做更耐撕的自己》絕大部分文章也都在公號上看過,雖然看過,但是好的文章是值得一看再看的。
書中的序里面提到了《萬九客棧》。這個由沈老師一手創辦的讀書群。我很高興能成為里面的一員,和大家一同分享讀書的快樂以及生活的感悟。如今這個群已經從原來的幾個人壯大到300個人。 越來越完善,也越來越好了。我也很高興能見證萬九客棧的成長,就好像目睹了一場化繭成蝶的蛻變一樣。
有時生活就是這樣,在你默默耕耘的時候,它早已變成了你當時想象中美好的樣子。
也正如沈老師所說的一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二、
這本《做更耐撕的自己》主題講的是“平衡”。沈老師在書中寫到:“耐撕未必是要固守一城,而是偶爾去跟這個世界妥協,以爭取現實和夢想的平衡。”
這本書,一共有四大平衡,是沈老師關于“愛情”、“生活”、“人生”以及“世界”的一些看法、感悟和建議。
最喜歡的是第一部分:更“耐撕”的愛情,是放下和堅守的平衡。在這一部分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不二之選的愛情,終究是為了愜意不二的人生》。
這是一篇關于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的影評。沈老師解析的很妙,把愛情分為三種。
一種是湯唯式:色即是空。更為確切的說應該是奮不顧身型,為了愛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即使在一次一次傷痕累累中依舊期待著一份簡簡單單的愛情。
一種是秦沛式: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種是典型的中國式傳統愛情:細水長流,悠遠綿長。
這也是是我觀影中哭的最厲害的一處。特別是吳秀波陪奶奶一同回到爺爺的故鄉秭歸,把爺爺的骨灰灑向湖中。在山頂上,吳秀波問奶奶:“那人不在了,家在哪兒?”
奶奶沒有說話,而是笑了笑,把波叔的手放在了其心口上。
最后一種是吳秀波式:一切皆為虛妄。波叔因為從小因為爸媽離婚被迫去了美國,對身邊的一切關系都不信任,天然的拒絕婚姻和親情,像仙人掌,亦如刺猬。
而最終波叔在經歷了種種事情之后,終于愿意放下,放下從前。也愿意去等待,等待一場更nice的愛情。
也正如沈老師寫的一樣,要想獲得更nice的愛情,就要懂得在放下與堅守之間掌握一個平衡。
三、
當然這本書中還有很多10萬+的爆文,如《低質量的戀愛,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沈老師在此文中給我們單身男女的建議是不要為了戀愛而戀愛。
四種低質量的戀愛:1、一廂情愿的迷戀。2、把吵架當作飯吃的戀愛。3、異地分居半年都見不到一面的戀愛。4、明知道對方有人,還以為可以搶過來的戀愛。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而所謂的高質量單身指的是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積累自己的資本。
最后來一句雞湯,凡事都有定律,求不得時勿強求。做更耐撕的自己其實是在做平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