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一個“耐撕”的自己,邂逅一個更nice的自己

做更耐撕的自己.jpg

最近入手一本書,叫《做更“耐撕”的自己》,初看書名,很難理解“耐撕”是什么意思,猜測大致是一本勵志的暢銷書。

在讀到作者沈萬九在自序中的如下兩句話后我才大致明白“耐撕”的意思。

認清自己后的“耐撕”,并與這個世界暫時地妥協,無非是為了心中的詩和遠方,為了那個真正自由奔放的自己。
然而,在此之前,我想說的是,在這個交織著功利和肉搏的世界里,我們這么努力做一個“耐撕”的自己,無非是想邂逅一個更nice的自己。

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把整本書讀完,發現,這不僅僅是一本勵志書,書中不僅有作者自己的奮斗成長故事,也有對時弊的針砭,更有對生活、對愛情、對人生的深切感悟。

在現實的物質世界中,我們該如何面對美好的愛情?沈萬九用數篇文章來詮釋他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低質量的戀愛,永遠比不上高質量的單身。
愛情是世上美好的東西,多少人曾憧憬過“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然而,愛情這玩意,絕非只是浪漫星空下的詩歌和一起奮斗開拓的遠方,更包含著一種對各種感情事件的預防和可能發生的茍且......
如果沒有準備好,還是先別碰愛情吧。

對于堅守大城市還是回小城市,最近幾年一直是比較熱門的話題,我比較認同作者的做法:

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我想我會一直駐守在大城市。人活一世,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產物,能去闖闖最好了。
哪怕在這個鋼鐵森林里,我們容易迷失方向,容易在人群中孤獨,嘆息“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甚至在無數的挫折中絕望......
然而,同樣是這個繁華的大觀里,我們一旦找到了路,路就會更寬;一旦學會了獨處,就會發現“海上生明月,便可以天涯共此時”;一旦停過絕望,就會“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同樣的,我也很認同作者對于機遇和奮斗的觀點:

在人生的路上,紅娘固然重要,好運值得期待,雞湯理應多喝,但最終,漫長的尋夢路還是得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

最讓我有感觸的還是作者如何平衡夢想和現實的故事。沈萬九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作為草根階層,為一日三餐而忙碌著;但又和我們大多數人不一樣,為了自己的夢想,利用晚上業余的時間堅持寫作,這一堅持便是十年,現如今,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出版兩本書(我在讀的就是他的第二本書),既沒有丟失六便士,也擁有了月亮,成為一個成功的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這個故事,對眾多想實現夢想的我們有很大的啟發意義,尤其對我自己,我也算一個寫作愛好者,但卻沒有他這份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所以,我的夢想碎了一地,而他的夢想卻變成現實。

在作者的上一本書《做一回久違的自己,勿忘初心》中,不厭其煩地勸我們要認清自己,了解自己喜歡做的事。可是,在認清自己,探索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后,我們應該怎么做?

作者在《向死而生,便是最大的自由》一文中引用《三體》里的一句話:“死亡是唯一一座永遠亮著的燈塔,不管你向哪里航行,最終都得轉向它指引的方向。一切都會逝去,只有死神永生。”勸誡我們在有限的生命里,盡可能地為自己多活一下,自由去思考、去戀愛、去追夢。

是啊,人生何其苦短,我們為什么不早點出發,去追尋心中的那朵藍蓮花?去邂逅一個更nice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