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自媒里面有一篇文章,火了大半個網絡文學界,名字特詩意《生活不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上學的時候對于一些主觀的理想主義都很欣賞,硬氣的勇氣和決絕的擔當是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的。那會造就一大批特別的實干家,比如馬云,改變了整個中國人的消費方式,比如馮倫,造就了地產界的奇跡,再比如全國各地開花的萬達集團,資本和企業(yè)家精神造就了孔雀東南飛。
對于詩和遠方,在那個時代,真是一個好東西,因為大部分人一樣窮,起點大多一樣的情況下,有的人困惑,有人觀望,有頭腦的人找準了目標,一條道兒走到黑,趕上了時代的風潮,發(fā)家治富,于是有了所謂的富一代。
富一代們給予下一代更好的教育,生生給年輕人之間拉開了人生鴻溝 。教育是改變命運的最有效也最好的捷徑。然而現實來看,強烈的馬太效應已經讓二八理論發(fā)揮到極致。富人掌握了更一手的信息和各類資源,這些是社會底層階級甚至都認識不到的。命運的掌舵手其實是思維,思維是王牌,而這樣的思維需要通過教育才能得到。
到現在事情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有句見諸報端的話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甭犉饋硎窍袷莻€悖論,卻實在地道出了很多信息。如果有能力,我們可以憑借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也會因為資源分配的不公感到無力從心。能力里面包括財力人脈和專業(yè)才能,缺一不可。人脈,卻是作為普通家庭出身的我們最缺乏的,它一定程度上讓缺乏約束的人才選拔制度和有知識的人變成了一種然并卵的存在。
當我看見這句充滿詩意的話時,很感動,也嘀笑皆非,生活是個什么東西我到現在都不知道,只知道它殘忍中帶著美,血淚中帶著笑,選擇看清現實比較有助于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詩人和文學家浪漫,個人色彩強烈,強調美。而生存卻需要思辨的眼光,強調邏輯和客觀現實?!安恢谎矍暗钠埱摇笔且虻贸缘娘柎┑门?,沒有太大壓力也有空余時間去想“詩和遠方”,這個“詩和遠方”意味著太多的業(yè)已成熟的出征條件,否則會敗的很慘。
當然,我并不是貶低有夢想的人,只是發(fā)覺這樣一句話里缺乏腳踏實地的態(tài)度和明確的目標,很輕飄飄就灌水了,沒有指明該怎樣做才能破除現在的時代魔咒,走向“詩和遠方”。
事實上,只有能夠茍且的很不錯才會擁有更加詩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