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越來越多的自動化和電子化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時尚和流行仿佛是一個怪圈,每隔一段時間總能引起一波復古潮流,那些被時代所帶走的老玩意兒仿佛又散發出了應有的魅力。
在這個電子產品飛速迭代的時代,去年仿佛走在時代尖端的手機相機可能今年可能再次被超越,可能再過2年便無人問津。選擇一個沒過多久價格高昂的產品還不如選擇一個經久耐用的老物件,或許這就是復古潮流的起因吧。
沒有什么隆重而莊嚴的儀式,iPod nano和iPod shuffle就消失在了Apple Store,iPod家族僅剩iPod Touch一款產品。當然隨著技術和設計的迭代,每年都有無數產品被拍死在沙灘上,所以作為一條服役了十多年的產品線,iPod的落幕也沒什么好奇怪的。不過某些產品被淘汰的同時,一些早被埋在塵土中幾近被遺忘的老物卻又被翻了出來。
即便是無人問津,生產還在繼續,只有當產品停產的時候才會猛然意識到。復古從來就是一個小眾的圈子,畢竟越來越多的人愿意享受著科技的發展。我和我的朋友曾有過這樣的一個對話:
“別光玩數碼單反啊,玩個膠片吧!”
“不要,為什么不好好享受科技呢?”
對啊?我們為什么不好好享受科技反而要去倒騰這些個繁瑣復雜的東西呢?
那順便也講到了一個現在被用爛的詞匯“情懷”。
現在的人總喜歡把情懷掛在嘴邊,情懷復古懷舊這三個單詞放在一起仿佛就位產品增色不少,例如某款手機,才發布第一代,第二代就找初心,第三代直接就沒了。其實說情懷的時候老羅也很無奈,“這手機低于2500我就是孫子”“售價1980”。
?“情懷”這個詞已經被所以販賣到遍地都是,拉面的師父展示技藝可以叫情懷、手機的研發程度和符合美學或人體學的程度也可以叫情懷,現在賣健康的講情懷、賣產品的講情懷、賣文藝的還在講情懷,你的情懷到底有多少不值錢??
或許真的收藏家以及玩家真的能談到情懷,他們能如數家珍的說出這些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物件的故事,而其他,只能算是喜歡吧。
的確,這些個老物件使用起來總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儀式感,讓人感覺慎重,能使用到現在,也恰恰證實了其價值所在。
復古這個東西,你可以說他是落后于潮流的,因為的確已經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了,但是也可以說是經久不衰的,因為他到現在還在流行著,也可以說是領先于潮流的,因為現在不少廠家選擇了復刻或者重做,無論是出于紀念還是圈錢,都真實存在著。
我們為什么喜歡復古,除了興趣所在,除了儀式感,他還能帶給我們什么?可能是懷舊那些歲月沉淀下來的故事。
但大家愛的正是這種時間倒轉的感覺,從舒軟的沙發中起身,撩起一片唱片,擦拭掉上面的靜電和灰塵后輕放到唱片機中,調到合適的轉速檔位,然后小心翼翼的扶起唱臂,把唱針點到唱盤邊緣。在這之后,再去討論它發出的聲音的質量已經不再重要,即使玄學家們總會把“溫暖感”、“層次感”掛在嘴邊,但實際上唱針和唱盤間摩擦出的聲音就告訴你,你在懷念的不過是那種已經消失已久的儀式感。?
正是因為時代的進步和復古的小眾,也讓手工操作顯得彌足珍貴。
手工縫紉的衣物和皮包,手工裝配的機械表和機械相機無一價格不菲,或許喜歡復古的人們只是在體驗著這漸漸變少的技藝。一切電子化的操作,節約了時間,減少了等待,缺唯獨少了心里的那一份感受。仿佛寄信一般,曾經斟酌著每字每句,慎重的貼上郵票寄出,滿懷期待的等待。
在這紛擾的塵世中,在人們忙于奔波時,我真希望有一天能收到朋友溫情款款的來信,那份喜悅的心情一定無法形容。
拿起老實機械相機,沉淀的金屬手感讓你沉醉,膠片的色彩或許真是你所癡迷的;翻出一張珍藏多年的黑膠,在一個午后喝著咖啡,聽著來自幾十年前的聲音;拿起一件古著,一邊欣賞著縫紉的細節一邊穿上它去參加晚會。一切一切細節的體驗是無法在這個時代所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