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天停水到三餐給水,經歷了老媽一天好幾趟騎自行車從城中村運水(我上班沒幫上什么忙,幸好離的近,辛苦她了),居民排隊等著從路邊供水車打水,到飯點兒來水的三小時抓緊時間洗衣、洗澡、做飯、儲水……從開始的抱怨到后來的被動適應,跨越了種種不便,比如有一天實在想痛快的洗個熱水澡,也是嫌棄自己快要餿了,臨下班前在快捷酒店訂房,前臺委婉告知房間有的,水沒有。后來得知附近另一家酒店因為有自用貯水池當天有水…….
平時想用就有的水變得珍貴,說句高大上的話,意識到了水是人類寶貴的資源。開始循環用水,洗菜水,洗漱水儲存起來沖廁所用。洗澡時不敢有一分鐘耽擱,從頭到腳,速速解決。以前還淋浴的時候還發呆想事情,現在,不敢了。萬一半道沒水,洗發水泡沫還在腦袋上怎么辦?!
尤其有個意外所得,時間管理變好了。往常吃完飯先刷一通手機,刷著刷著就奔九點了,洗個澡就困的想睡覺了,哪有什么整塊的時間學習。現在飯罷緊接著洗漱,然后開始看公開課,或者學習英語,加上被周圍努力奮斗的朋友刺激,每天不學點什么,總覺得過不去。
圍城里寫道,三閭大學的食堂寫著一句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現在的我想說,"一點一滴絕非取之不盡",且用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