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盈億義倉是一清代建筑群體,分為東西兩院,東院為辦公區,由北向南依次坐落著門庭、東西廂房、宴休堂四座建筑,圍合成一個小四合院。四合院南有一座倉神祠。東西兩院以門庭與西廂房間的過道相通。西院為倉儲區,原有東、西、南、北四倉共36間,現僅存南倉、北倉、西倉、聽事房。四周圍以圍墻,形制為北方傳統四合院式。
盈億倉不僅建筑布局科學合理,門前兩側雕刻精美細膩,各廳房的楹聯亦古樸典雅,同時也點明了各廳室的功能。現摘錄幾則:
題在客廳內屏風聯: 節以制度,益以興利 勤則不匱,敏則有功
“節以制度,益以興利”出自《周易》。意思是以典章制度為節制,造福于民。
“勤則不匱"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意思為只要勤勞就不會缺少物資。
”敏則有功“出自《論語》,意思是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
題西廂壁聯: 黍稷稻粱,寶藏于地 斗升合龠,民食為天
題東廂壁聯: 一時佳種蕪亭麥 千古良規棠邑倉
這兩幅對聯比較常見。
題倉神廟門聯: 先農先嗇,司下民祿食 天倉天囷,本上界星辰
先農、先嗇都是古代的農神。“壇于田,以祀先農”(《五經要議》)。《禮記·郊特牲》:“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 。
天倉是中國古代星官之一,源于古代中國人民對星辰的自然崇拜。每年農歷的正月二十五,中國民間傳說是倉神的生日,即天蒼節。填倉節,為每年正月二十五,據說是倉王爺的生日,這是中國民間一個象征新年五谷豐登的節日。這天一早在院里用草木灰畫一個糧倉形狀,放一些五谷,用爆竹炸飛,寓意糧倉爆滿。“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填倉節又稱添倉節,意思都是糧食豐收,填滿谷倉。
天囷[qūn]:天囷十三星,在天倉的西北。天囷為百庫之藏,又曰主御糧。故天囷的功用與天倉類似,只是其貯存的品種更為豐富,故曰:“百庫之藏。《周禮·冬官》稱:“圓曰囷,方曰倉。”這也是囷與倉的不同之處。
我還是最喜歡題在客廳的”節以制度,益以興利。勤則不匱,敏則有功“一聯。這副對聯掛在客廳,是在告誡糧倉的管理人員,”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辦事有節,節必須講求度,度是節的量化標準,制是節的權威手段,無制則不能節,有度有制而節之。同時告誡官員要勤政,勤則不匱,敏則有功。
義倉雖然是不同于官倉,但是設置和管理由政府控制,在糧倉管理和制度建設上也是非常之嚴厲與嚴謹的。乾隆時期,義倉的負責人每三年更換一次。康熙43年,清廷規定,州縣倉谷霉爛,相關官員革職留任,限一年賠完復職,逾年不完解任,三年外不完定罪,著落家產追賠,可見管理辦法之嚴厲,不僅僅是摘烏紗帽,拍屁股走人,要“著落家產追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