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魚之樂》:一本沒太看懂的書

【日更023】



一本第一遍只看懂了一小半的書,《知魚之樂》,作者子非魚,王東岳先生。

過往的閱讀經驗中很少接觸過哲學類著作,雖然個人對哲學并非沒有興趣,但迄今為止暫時還沒有涉及過這方面的書籍。《知魚之樂》只是屬于哲理性隨筆,看起來已經相當費力,真到了王先生的哲學專著《物演通論》,自己到底能不能堅持看到最后,我表示懷疑。羅胖在節目里說他啃了這本書一年,才做成最后的節目,看來所言非虛。

其實看書之前我曾在網上看到過一些關于作者的視頻,主要是因為對他提出來的理論體系很感興趣。簡單來說,他的全套理論就四個字:“遞弱代償”。大概意思就是:從137億年的宇宙演化史來看,萬物一系演化,越是簡單初級的物類,整體上其存在越穩定,存在度越高,越是后來的其存在越動蕩,存在度越低,所以整個演化進程呈現逐級衰落下跌的形態,此謂“遞弱”;后衍物類為了維系自身存在,不得不發展出自身原本不存在的各種機能以補足存在度的持續下跌,此謂“代償”。就像是不慎掉下山崖的人,手邊哪怕是碰到一叢草也要盡力死死地抓住。

舉例來說,就像同樣的人,你要是生活在中國古代,一輩子待在地里種點糧食,只要風調雨順收成好,能吃飽飯沒有繁重的兵役徭役,你可能就會覺得很幸福,因為你對外界的依存條件并不高;但如果你是生活在今天北上廣這類一線城市,要是沒有網絡、智能手機、購物商場、干洗店等等這些早已習慣的事物,你可能活下去都困難,更別說會覺得幸福了,因為隨著社會的演進,你對外界的依存條件早就已經高出許多倍了。表面看起來你比古人厲害多了,什么都會,其實是因為在現代社會你不會這么多新東西根本就混不下去,你完全是被逼的!

例子也許并不算貼切,但大意如此。作者指出從托勒密提出“地心說”開始(人類是宇宙中心),到哥白尼的“日心說”(人類并非宇宙中心),再到達爾文(人類其實是猿猴的子孫),最后到弗洛伊德(人其實是被潛意識所支配操控),人類對于自我的認知一路下跌,最后有可能成為萬物演化終極噩運的承擔者。對比當今世界的核武危機、生物遺傳工程、生命科學等科技的迅猛發展,不能說作者的擔憂全無道理。人類從幾千年前的頂禮膜拜上帝,到尼采大聲吼出“上帝死了”,再到今天的試圖親自扮演上帝,最后會不會把這個游戲給玩兒砸了,最終自食其果,誰也不知道。

同時聯想到《未來簡史》中提到的可能的人類前景,兩位作者的憂慮好像具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性。未來究竟如何?沒有人知道,不過對于這不可預知的前景我反倒有一種“想起來就覺得興奮”的感覺,就像是長達3、4個小時的電影終于等到最后的高潮了,而我們這一代人不早不晚,剛好趕上了,這情形,光想想就很刺激。

也許前方就是暗黑且深不見底的懸崖,那也只能蒙著頭往前沖了,反正也沒人能踩剎車,世界的運行從來就是自行其是的;況且現實也未必就真如他們預想的那樣,說不定等著我們的就是一個只存在于傳說中的美麗新世界,那又何必庸人自擾,凡夫俗子,靜靜地當個吃瓜群眾就行了。

未來真有那么酷嗎?別讓我失望。

一定要找時間看《物演通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