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小姐對我說:“我發現畢業之后,家再也不是避風港了,它好像總是有無形的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嗯,我感同身受。
入職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曾和我爸大吵了一架。
那時候剛搬進這個房子沒多久,上班也沒幾天,好像一切都慢慢塵埃落定。
當我好不容易把"迷茫“,“害怕”,“猶豫”這類字眼暫時擱置到一邊,準備在這個小小的城市里開始一段嶄新的生活的時候,我爸卻給我潑了一盆冷水。
那天和家里視頻,免不了被問東問西,什么工資多少啦,上班時間啦,管吃管住嗎,等等一些問題。
我永遠忘不了我爸當時的那種語氣。嘲諷,失望,還有不屑。
“不管吃不管住,工資還那么低?你們那公司是干嘛的?什么破公司”!
“你們那公司總共幾個人?就這么幾個人,還不如回家,在那租房子,吃喝,根本存不下來錢。”
在我印象中一向開明的父親(相對我媽來說)居然會說出這種話。當時我就覺得,我看錯了他!
那時候的我是最迷茫無措,最難的時候啊,你不說幾句鼓勵,暖心的話就算了,為什么要說這些?
讓我心寒。
從來沒有指望過父母可以充當我的人生導師,可以在我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向哪邊走的時候指點一二;更沒有在面對押一付三的房租時希冀他們任何經濟上的幫助。
我靠我自己找的工作,為什么還要挑我的刺呢?
我不知道是不是一畢業大家都會有這種想法,認為畢業了再找父母伸手是一種恥辱。
一方面害怕被外人說畢業了還在啃老,另一方面是自我意識的覺醒,我都二十多歲了,不說掙大錢讓爸爸媽媽臉上有光,最起碼自己養活自己,自食其力。
突然就覺得好難過。
很抱歉,我沒有成為你們想象中的女兒。
電話里頭老媽對我說老爸很著急我妹的期中考試排名上不去,我張口就來:“我上學的時候他什么時候但心過我的考試成績!”
隨即掛斷了電話。
那天晚上,我哭了很久。滿腹的委屈,不解,甚至有點恨意。不幫我就算了,還要嘲笑我,奚落我。
第二天的我看著鏡子里我哭腫眼睛,一臉驚奇地笑著對室友說:“你看,我眼睛真的腫了哎”!
寫到這里,肯定有人會說你父母養你這么大,不是讓你在這控訴他們的。
當然,我很確定我的爸爸媽媽都是愛我的,他們也是希望我過的好,希望我一畢業就能找個好工作,但是他們不了解現在社會年輕人的競爭壓力。找個稱心如意的工作真的不容易。
我不是什么好大學畢業,擁有的是普普通通的家境,平平凡凡的相貌,在我的人生觀里,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慢慢來。
我曾一度覺得,他們對我的期待太高,過于急切。這對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壓力。
我沒有滿足你的期待,我總是充滿負罪感。
發了第一個月工資,給爸媽各自發了個紅包,錢不多。
中秋節放假回家,我們都很默契的沒有提這件事,當這件事情沒有發生過。
似乎我們雙方都很倔強,不肯邁出主動溝通的那一步。
我有時候會想,或許和他們好好聊聊,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說不定就可以獲得他們的體諒,融化橫亙在我們之間那座隱形的冰山。
上次偶然刷到一種論斷:“我們對于父母的負面情緒,來源于對自己的不滿,不愿意面對怯懦無能的自己而轉移了自己的負面情緒。”
你品,你細品,好像頗有幾分道理。
最后,請記住,當我們的觀念和父母發生沖突,溝通是最好的橋梁,父母的確是某些壓力的來源,但是他們永遠永遠都是孩子的避風港。
因為只有他們的愛是毫無保留,無需條件的。
個人公眾號:X 慢慢說
一個95后菇涼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