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現實生活中,無論面對誰,我們都會有顧慮,同學、朋友、戀人甚至家人,我們都在揣摩著他們的內心,說著他們喜歡聽的話。
這對于我們來說,做得毫不費力,因為習慣已成自然。這也不能叫虛偽,里面有我們真誠對待的部分。
可我們真的感應到自己真的“一個人,”誰都不用面對的時候,才是最放松的,我們會脫下面具,面對真正的自己。形式不重要,但你很放松。
你沒有笑,但不代表你心情很糟,短暫的時間里,短暫的空間里,就只有你自己。
看了日本一個暗黑的獲獎短片《the dolls with attitude》(態度娃娃),很有感觸。
艾莉是個寬容大度的女孩兒,她的人生信條是:“只要發自內心的笑,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同學打破金魚缸導致金魚死掉,明明很難過,卻依然揚起笑臉說:“沒關系的,真的沒事,我再買一條就可以了!”
為了融入社會、融入社會團體,永遠不說“不”,永遠“沒關系”,永遠“微笑,”而她也成為人們心中的“老好人。”
但是一直笑是會有問題的……
艾莉變成了一個只有微笑表情的娃娃。
本來她以為會有人注意到,結果一個人都沒有,平日她真誠相待的朋友一點沒發現。
才有了影片開頭的尷尬對話,不耐煩的敷衍過后,自顧自地談論新做的指甲。
走在匆忙的大街上,也沒有一個人注意到她的變化,遇到星探,認為她的笑容很有“親和力,”大家肯定都喜歡。
從而掀起一股全民跟風的“艾莉熱潮。”每個人都在模仿笑容最有“親和力”的艾莉。
不管自己喜不喜歡,大家喜歡的我都該喜歡。
全民跟風讓她成為最熱的明星,約以往“好友”見面,才知道自己在她們心中總是傻笑,可有可無,自己的位置換了誰都一樣。
突然對自己的“好人形象”陷入懷疑和恐慌,原來自己做的一切在別人看來都是沒有意義的,一直都在努力滿足別人的期望,卻忽略了自己。
幻象中遇見小時死去的金魚,誠懇的道歉,金魚卻說,記得她真正的臉,那張因為它的死去卸下偽裝,真切悲傷的臉。
為了找回自己,在舞臺上鼓起勇氣打破“面具,”卻驚恐地發現,面具里面只是空洞,自己真正的臉其實早已融入面具中,再也找不回來。
自己的臉再也找不回來,所以大聲告誡別人;“不要失去自我。”這或許才是全片想表達的。
艾莉戴上了口罩堵住了黑洞,酷酷的造型,結果新一輪的“艾莉風潮”又刮起,無數的“艾莉”競相模仿。艾莉自己問自己接下來該換哪種臉呢?反正哪種都一樣。
這個6分鐘左右的片子諷刺意味十足,仔細思考,我們一天的大多數時間,一年的大多數時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與人交往中度過。
隨波逐流,迎合奉承,時間久了,真的會分不清楚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因為人見人愛,善解人意,像戴著面具的娃娃。
深入你的內心,才能觸碰到真實的自己。
有時候偽裝的久了,你就失去了個性,連自己最初的樣子都會忘記和失去。
有一天我們想拋棄這種方式,摘下面具,會發現就像艾莉一樣,面具下的自己早已空空如也。
所謂的“如魚得水”就是為了別人的眼光,變成一個沒有靈魂的玩偶。
最后無論是換哪種臉,請勿忘初心,做個真實的自我。盡情盡興地生活,肆意地活在生命的痛快之中,這才叫瀟灑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