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經常聽到鄰居們聚在一起議論“你看誰家那誰誰誰讀書好,很有出息…”遇到這種情況,我通常都繞道走。
表妹今年初三,下半年就要迎接中考。前不久剛考完返校考,結果一個不留神成績大幅度下降。可把阿姨姨夫氣的啊,中午吃飯就一直對她進行思想教育。
阿姨突然冒出一句:“你看你們班那個小藝不僅相貌長得好看,而且成績也好,回回都是第一名,再看看你…”
表妹本來很安靜地在吃飯,結果一聽這話就火了。
啪的一聲丟下筷子,“媽,既然你覺得她那么好那么優秀,你去找她做你女兒啊,天天拿我跟她比,有意思嗎?”
然后頭也不回地摔門進房。一直到中午去上學的時候一句話也沒有跟她的父母說。晚上就直接來我家跟我一起睡。
表妹問我:“姐,你說為什么會把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進行比較呢?我真的很討厭比較,搞得我要變成另外一個小藝才行,我天天跟著她模仿她所有的行為嗎?真的是搞笑。”
是啊,的確挺搞笑的,甚至有點荒謬。
從出生開始,每個嬰兒的啼哭聲都不一樣。怎么長大了,反而出現一個模板,要求我們去學去模仿。
我曾經看到一則新聞,說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從小到大都很優秀,弟弟比較普通,父母頻繁那兄弟倆作比較,導致弟弟愈發內向。直到上大學,弟弟選了一所北方的學校,遠離哥哥,遠離父母。
一年之后,弟弟回到家,家人朋友詫異,覺得他變化很大,變得很積極樂觀。
弟弟說了一句話:“去到一個沒有哥哥存在的地方,沒有人要求我要變成他,那我就可以安心做我自己了。”
當時,哥哥聽到這句話時,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而他的父母則在一旁羞愧落淚。
把自己家的孩子當成“別人家的孩子”教育這是不可取的。別忘了,這世界上所有“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屬于別人的,不是你的。
明明是株紫羅蘭,你偏偏要把它培植成郁金香,這可能嗎?
比較可以存在。但凡這世界上有人群的存在,就一定會存在著比較。
然而,更有意義的教育方式是父母要教育孩子跟“自己比”,拿過去的自己跟現在的自己做比較,看看是否有進步。
燈光下,表妹還在埋頭寫作業,她信誓旦旦地跟我說:“姐,我要努力學習,讓我媽知道我有多厲害,這樣她就不會再拿其她人跟我比了。”
好,加油我的妹妹,你要努力成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