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們在逛利舞臺,我隨口問你想要什么生日禮物,你眨眨眼很真摯地看著我說:一封信。
當下我心里有點吃驚,還小心地追問你:當然當然,就除了賀卡肯定還要一個禮物的,你給我一個list,我挑著送。
你連忙擺擺手,又說了一遍:真的就一封信就好了,你想對我說的話。我過生日都讓朋友給我寫一封信,現在已經存下了好多呢。
我仍有些訝異,心有所思。
為什么呢?并不是說現在的人過生日都要送些巧克力啊鮮花啊口紅啊包包啊之類的這種禮物。而是說只想要一封信作為禮物的,不多。
畢竟要湊夠字數,多少得走走心,還得走不少(微笑)。你看看你!本來只需要送個禮物就可以的,這信可麻煩了,寫得太泛泛又有點敷衍寫得太認真顯得我特傻…
哎哎!雙魚座的Lulu,你先別哭啊。
Let me explain.
我的家庭特別愛整event,小朋友考試進步了、嫂嫂升職了、外婆家換了新電視、甥女托福過了100、姨媽考到了CPA…各種。Any day can be a big, big day.
這是不是很矯情?很形式主義?
我卻很享受呢。愈長大,我愈加覺得每個人都太過忙碌了,忙碌到很少有機會去傾訴和聆聽。所以幾乎每個周末我們會團聚在外婆家,一起看個電影喝喝茶吃頓家常菜。不管多忙多累,都要空下來、放下手機、好好說說話。
我以前送禮物的時候,是把禮物本身放在第二位的,會很認真地想怎么寫那張賀卡。但好像走心的賀卡比起合理的禮物,總會給人一些壓力。成年人的感情總在權衡利弊,真實感受的披露程度決定了主動權落在何方,就像表達感情是在比賽,誰先認真就輸了——這句話是誰發明的,我真想暴打ta一頓!當我在乎你時,我不能告訴你我在乎你,因為我怕你有壓力;只有當你也在乎我時,我們的關系才有意義。如果走心是一件傻事,我愿意做你的小傻子。
生日總是特別的!我霸道地告訴你,我的Lulu,這樣一個可以理直氣壯做主角的日子,不許你錯過!再說,給愛你、在乎你的人一個“告白”的機會,何不?
“不用在這些節日 / 特別對我說 / 你愛我的啊 / 當你說出你愛我的那一日 / 就成為了 / 我的節日呀”(蔡康永,給未知戀人的愛情短信)
2016年感恩節我在朋友圈發過這樣一段話:
人的愛具有麻痹性,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有些人的愛不多,每次給少少,有些人愛別人勝過愛自己,每次給好多。為什么給好多的被變成習慣,給少少的被視作真愛?是不是每個被當成習慣的給愛者在給予時要舉一個“我正在愛你”的sign?生活的儀式感好重要,無論過不過感恩節,是個好托辭,把平時說不出記不得的謝謝講出口——可能有人在等。
人生這條長河里常常有一些事情,發生時毫無預兆,結束時無跡可尋。我們總希望好事停留壞事快走,一次次努力地抽刀斷水,但水也不會停止流動。這一個又一個看著可傻可“沒那個必要”的小儀式,是告訴我自己,在何時何地以何種心情,我曾經斬過。
這是我們參與過彼此人生某一段的起點和終點,開始時我們相擁親吻,結束時也要好好說再見。愛就好好愛,瘋就好好瘋,當我們完成了告別,一切都可以過去。
紀念日或者節日或者任何一個你快樂或我快樂的日子里,告訴自己——
今天很特別,我們不敷衍。
“祝你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