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池思維和流量思維的初判斷
先下一個定義,再去往下讀,看是否能驗證自己的觀點,或者自己的觀點被顛覆。
這有點像做計劃,如果沒有做計劃,有事情找來的時候我們就會去做,如果你有了計劃,當事情找來,你可以用原計劃與新事情做對比就能做出當下更好的決定。
流量池思維就是我先筑壩,再引魚過來,然后想各種姿勢去不斷的打撈。
而流量思維就是,把各種姿勢吸引人們注意力,用雁過拔毛,抓瞎的方式收割
看完《流量池》的第一章,有兩大感悟
1,流量貴是因為一次性。當你知道是一次性的你就不會太過于用心,就有點像旅游景點,知道你就來一次,拼命的宰,不好好對待,而不好好對待,或者又因為時間短任務重,做不好服務。最終我們因轉化率低,導致單位流量成本變高。
2,流量價格的流動是因為紅海與藍海的轉換。我們會發現原來高企的電視流量,線下流量,現在又恢復到差不多10年前的水平。而幾年前還很便宜的百度,淘寶流量,現在高得驚人。這一切都是流量戰場的轉移造成的。當商家發現一塊地方的投入產出比高的時候他們就會一窩蜂的擠上去,而他們大批量轉移后,原本紅海的領域重新變成了藍海,流量價格也變低了。
當然通過不斷的改變流量購買的渠道整合營銷確實可以降低流量成本,但是還是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而作者又將給我們什么樣的解決方案?讓我們在后面的章節拭目以待,期待與大家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