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只給你地道的經濟學思維。
圖片發自得到App
017|從成本角度理解盈利與虧損
盈利和虧損在經濟學的概念里,都是意外發生的,都是剎那間完成的。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沒有放棄就等于沒有成本。盈利會提高資源未來使用的成本,虧損會降低資源使用成本。
一旦出現利好虧損,就重新評估資源未來的使用成本。因為所有的資源都是組合在一塊用的,難的是找到帶來虧損或盈利的資源。
018|最終產品的供需決定了原材料的成本
資源有價,是因為最終產品有需求。成本決定論所隱含的邏輯中,因果關系是錯的。政府高價拍賣土地,不會推高房價。
供需關系決定商品價格,商品價格反過來決定資源(每一種生產要素)的價格。
019|“租”是對資產的付費
不以收費的變化而變化的資產,帶來的收入叫做租。租,是旱澇保收的收入。
但是,“旱澇保收”是相對的,隨著時間競爭條件的不斷變化,真正的旱澇保收的收入是不存在的。
020|尋租——乞丐沒有白拿施舍
乞丐之間會有競爭,競爭本身會消耗社會資源。在政府規制下,人們為了爭取特殊優惠或經營權利,會消耗社會資源。
在經濟學界,“尋租”特指向政府爭取優惠政策,讓自己得到好處,而社會總資源發生耗散的行為。
我的評論
反對“成本決定論”的觀點,讓我想起了定倍率的概念,有些商品的定倍率之所以高是有一定道理的。供需決定論,本質上還是在講稀缺,稀缺并且有需求。萬維剛和吳軍老師都講過類似的觀點,而李笑來老師則強調需求,也就是對別人有用。乞丐沒有白拿施舍的觀點也是特別吸引人,以前從來沒有聽到過類似的觀點。真是堪稱三觀盡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