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二寶之后,自己有幸能得空休假,而且是長達30天這么長的時間,除了每天給產婦定時做飯,不定時給孩子洗尿布、哄孩子外,剩余的時間全部屬于自己(因為大寶最近不在家),為了不負好時光,給自己也是定了提等升級的計劃,因為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休假往往意味著墮落,意味著原本上班時間可以持續做的事,反倒是在休假不能繼續了,于是這一次也是吸取了以往的經驗,積極主動地從最初就做更多的規劃。
看書充電。林明樟老師的《用生活常識就能讀懂財務報表》(已看完,部分未理解,正在結合財務報表研究);史蒂芬.柯維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從今天開始,正在拜讀);西村克己的《邏輯思考力》;尼爾布朗的《學會提問》以及文森特.魯吉羅的《超越感覺》這幾本重要書籍。
持續寫作和早起。這一點無需贅述,只是在原來的持續基礎上做強調而已。
時間清單記錄。這一塊應該來說很久之前就已經列入計劃咯,可總是拖拖拉拉,間斷而沒有持續,這也是從今天開始正式納入每天日程。
選擇條件添加記錄。這一塊也是前面斷斷續續沒有持續,或者是帶有完任務性質的簡單思考,總感覺原來的記錄意義不大,后來仔細一想,其實是沒有想到、想通它可能帶來的意義所致,經過今天白天的仔細思索,決定從今天開始一樣納入到每日日程中來。
今天學到一個重要的自然法則,來源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一個符合所有七個習慣的自然法則。在以下的敘述中,會有部分摘抄原文語錄,也有部分自己所思所想。
先講一個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一個農夫無意間發現了一只會生金蛋的鵝,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財富卻使他更加貪婪更急躁,每天一個金蛋已經無法滿足他,于是他異想天開地把鵝宰殺,想將鵝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誰知打開一看,鵝肚子里面并沒有金蛋。鵝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來了”
而這則寓言蘊含的正是產出/產能平衡自然法則,產出指“金蛋”,產能指“產金蛋的鵝”,如果過度專注于金蛋,最后會連產金蛋的鵝也保不住;過度專注于產金蛋的鵝,可能會是自己被活活餓死,更不用說鵝了。所以,產出和產能平衡,才能產出高效的效能。
個人理解:產出是指做什么?產能是指誰來做?
于是就有了
夫妻之間的共同享受權益/維護感情紐帶的產出/產能平衡;
親子之間的嚴厲管教后的“成材”/孩子自主意識和想法的產出/產能平衡;
鍛煉于健康之間的跑馬拉松等強運動/身體能夠承受的鍛煉的產出/產能平衡;
事實上,唯有在金蛋(產出)與鵝的健康和幸福(產能)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實現真正的效能,雖然你常會因此而面臨兩難的選擇,但這正是效能原則的精髓所在,它是短期利益和長期目標之間的平衡,是好分數和刻苦努力的之間的平衡;是清潔房間和良好親子關系之間的平衡。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為多收獲幾枚金蛋而廢寢忘食地工作,結果弄得精疲力盡,無法繼續工作?而事實上,如果能夠好好睡一覺,那么第二天就會精力充沛,完成更多的工作,更好的迎接這一天的挑戰。
就像我自己,原先總覺得在0:00之前睡覺是對時間的浪費,久而久之之后,白天上班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效率低下,晚上繼續堅持遲睡早起,終有一天才發現這是一種極大地、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虧空。自此后選擇每天10點之前上床睡覺,早晨6點起床,結果發現整個人的精神也變了,做事的效率也高了,甚至滿滿一天都是精力充沛而沒有困意,現在來看,這是不知不覺中遵循了產出/產能平衡的自然規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