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設計幼小銜接的課程,看小魚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心路歷程,我們沒有特意做過幼小銜接,但是很多思維養成和習慣都融入到
我們的日常生活,就像閱讀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手工、自然,食育還有運動……
從幼兒園邁入小學,
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
加入一個新的集體。
從保姆式的教養模式切換到依靠自我管理的模式,
從幼兒階段快樂玩耍為主旋律的生活,
變成小學后每天需要完成既定學習任務、達成一定學習目標的生活。
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一次極大的身心挑戰。
因此幼小銜接,銜接的不僅僅只是知識,而應該是從身體、情緒情感、精神和自我認知多維度深度給于孩子支持,全方位喚醒孩子內驅力的一項生命工程。
在這個網絡和信息發達的時代,我們的教育很容易就把孩子培養成了“搬運知識的卡車”。
而有內驅力的孩子會更像“火箭”。
火箭只要被點燃,
它將不再依賴于外界的推動力就可以在稠密的大氣層內飛行,完成自己的太空使命。
而孩子的內驅力只要被喚醒,
他將可以持續一生地為達成自我使命而負責任。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自然不會讓我們如此地困擾。
因此,幼小銜接我們能夠做的有很多,但又不是提前學小學知識這么簡單,收獲一個小學生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了的,而怎么度過小學就決定了收獲怎么樣的一個初中生,教育在于平常的熏陶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