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作者
圖片/網絡
你認為是開車二十年的司機開的好,還是開車五年的司機開的好呢?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開車五年的司機要比開車二十年的司機水平高呢,或許你會覺得這個問題無法去衡量誰的好與壞啊!
那么請問開車二十年的司機就百分之百不會有出車禍的風險嗎?
那么同理五年的呢,風險自然是一樣的,駕駛技術就是一個油門剎車的把控問題,其實掌握了核心,也許每一年的駕駛技術都在沿用上一年的經驗和技術而已,甚至經驗都可以忽略,因為在你的腦中已經形成一種既定的思維慣性,不用有過多的思考就可以發動油門開啟汽車。
這恰恰就是最可怕的慣性思維,正因為有了這種機械式的慣性常態化所以成為了你的舒適圈,你就用這一層不變的經驗去應對所有的事情,那么能進步嗎?
或許道理只是聽過就忘,你信嗎?
下一個問題是,為什么業余的太極選手打不過搏擊冠軍呢?
業余的。
那么業余的本質是什么,缺少了什么特質所以沒能成為專業的呢?
沒有那么多比賽,沒有那么多訓練唄。
這個答案已經很接近一個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的現實。
就是刻意練習。
這個理論也可以去和一萬小時理論來聯系。
頂尖醫生的經驗,來源于不斷的去面對不同的病人,不斷的去解決不同的疾病,而提高自己。
頂尖律師的經驗,來源于不斷的去打官司,看案例,而不斷的提高自己。
那么作家呢,是看很多的名著,寫很多的字嗎?
有一個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來給中國北大中文系的學生教寫作,他什么都沒有說;“只是讓他們安靜的去感受這個世界,感受周圍的環境,陽光、空氣、周圍的人是什么樣的狀態,這可是最權威的教授啊?
他就是這么教學生的?
是的,能夠通過不斷的看名著來成為作家的太難了,一個事實的真是,很多有名的作家都是業余選手來著,韓寒、郭敬明、古龍、明曉溪、姚雪漫,這些我喜歡的作家,無一個沒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核心的技能是看世界的視角,以及細膩敏感的心,還有那邏輯連貫的思考。
在很多的地方看到,寫作是一個有輸才會有出的技術活。
對于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但是用批判性的思維去思考,為什么寫作不能是一個有輸才有出,并且安靜下來感受世界呢。
也不需要太多,質量最重要。
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