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80后二寶媽,從懷上大寶開始,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做個智慧母親。我不是專業的育兒人士,自己和老公的父母當年都只養育了一個孩子,經驗也很有限,可是育兒不光是個體力活兒,更是個技術活兒。育兒育己,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對于媽媽來說,也是一次成長的過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叫做《蹲下來陪孩子看世界》,作者也是一位二寶媽咪,書里沒有長篇大論,不講大道理,有的是媽媽濃濃的愛。
書名很有意思,蹲下來陪孩子看世界,我感覺重點在這幾個詞:蹲、陪、看世界。如何才算稱職的好媽媽,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體會,分別是:“尊重孩子”、“陪伴孩子”、“做智慧母親”。
①尊重孩子
蹲下來陪孩子看世界,一個“蹲”字,放低了家長的身段,把家長和孩子擺在平等的位置。
有時候和朋友聊天,同為寶媽寶爸的他們,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怎么都講不聽”、“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聽話”……每每這時,我心里都替他們的孩子難過。
孩子是天使,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是為惹父母生氣的。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尊重孩子,是不是懂孩子,是不是從孩子的視角出發來考慮問題了。
為什么有的孩子聽話懂事,有的孩子好溝通,有的孩子愛耍賴,其實和父母的關系很大,孩子是一粒種子,種子發芽開花結果,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但最最基礎的,土壤很重要。
書里一個小故事讓我印象很深——安安出去跟小伙伴踢球,沒多久跑回來還帶來四五個小朋友,顧不上脫鞋,把媽媽剛收拾好的客廳踩得臟兮兮,媽媽有點生氣,但沒有立馬做出太大反應,等孩子們忙完之后得知這是為了給騎車受傷的小朋友找創可貼和消炎噴霧。
“雖然滿地都是腳印和泥巴,我不得不再次打掃,但孩子的善意之舉還是感動了我。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表揚了他和他的伙伴們,詢問那個孩子的傷情?!?/p>
看到這里我很感動,試問有多少父母能做到不輕易責罵孩子,遇到問題先弄清事實,再考慮解決的辦法,或者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大人做錯事也要馬上承認錯誤,給孩子道歉,這樣孩子才會更加信賴父母。只有培養了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和孩子相互信任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實現良性互動。
②陪伴孩子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除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不能忽略,甚至更為重要。
孩子是敏感的,弱小的,需要父母的呵護,需要父母的陪伴。陪伴,不是簡單的在身邊,陪而不伴,把陪伴當成任務,敷衍了事或者心不在焉,這樣的陪伴都不能起到積極的效果。孩子的心能感知一切,或許孩子小不會表達,但父母是不是真正用心,是不是用愛和包容呵護孩子,他們是知道的。
作為職場媽媽,又有著兩個精力旺盛的兒子,有時候我也感覺時間緊、工作忙、身體累,但每天晚飯后、睡覺前,是我家雷打不動的親子時光。我陪兒子們一起讀繪本、念兒歌、搭積木、貼貼紙……不開電視,不看手機,一心一意營造高質量陪伴,而且我把老公也拉了進來。
尤其到了周末,天氣好的時候,全家人一起帶上水和食物,到公園去玩耍。草地上、沙堆旁,看水、看云、看小鳥,撿石頭、撿樹棍、撿樹葉,在草地上打滾,在空地上玩紙球游戲,爬城墻,玩上坡下坡的游戲,任何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玩意都是好玩具,任何地方都是游樂場。
孩子的童年很短暫,但是童年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爸媽陪伴的童年,這種快樂會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③做智慧母親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我們不能陪伴他們一生,總有一天,孩子要離開我們去看世界,所以要學著做一個智慧母親。
蹲下里,陪孩子,干什么呢?看世界!用世界的眼光,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用愛、用理解、用尊重、用陪伴,把孩子培養成獨立、堅強、誠信、快樂的人。
一些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對孩子的一些小毛病不以為然,認為孩子還小,等大了就好了。可是孩子一天天長大,小毛病變成大毛病,好習慣難養成,壞習慣改不掉,這時候家長往往是責怪孩子,甚至上手段來強迫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弄得大人急、孩子哭、老人怪,家里雞飛狗跳,卻不會想想,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家長的問題。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導師,我們應該在尊重孩子、陪伴孩子的基礎上,正確引導和幫助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養成讓他們終身受益的好習慣。比如,吃飯的時候坐在位子上好好吃,吃飽了收拾好碗筷下桌,下桌之后就不能再吃了,這樣就不會等3、4歲了還滿房間追著吃走飯。
再比如,家長以身作則少看或者不看電視,有空自己多讀書,多陪孩子讀書,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大了自然會愛看書而不是愛看電視。
道理其實很簡單,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小時候花心思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等孩子大了,父母才能比那些只管生不管教、不管養的父母更“輕松”。
以上就是我看完這本書之后的感想:尊重孩子、陪伴孩子、做智慧母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家有空不妨自己讀一讀,相信會有自己的體會。
蹲下來,陪孩子一起看世界!讓我們一起做稱職的好媽媽:)
參考書目:《蹲下來陪孩子看世界》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