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中,最開始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出售自己的時間”。如果某個人再也不在出售自己的時間,那它就相當于“財富自由”了。而我們專欄對于財富自由的定義是:“不再為了生活必須而出受自己的時間”;然而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為財富自由而掙扎著、努力著、行動著。某種意義來說,它并不僅僅是“金錢”的自由,更是“時間”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心靈”的自由。而專欄里早就對這個有定義了,“財富自由”只是一個里程碑,一個人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時間與心靈的自由)。
⒈第一種個人商業模式:時間的單價賣得更高
? ? ? ? 在我們初入社會的時候,我們的第一種獲得報酬的方式就是出賣自己的時間,也就是“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吧。如果你一天的收入是100塊錢,每天工作8小時,那么,每小時的時薪是12塊5;如果你想一天賺200塊錢,同樣是工作8小時,1小時的報酬是25塊錢。那就相當于你比之前的一小時的單價就賣得更貴了。我們在工作中都有這樣的想法,想要拿到高薪,想自己的時間賣得更高。那么,怎樣才能讓你的思想賣的更高呢?比如,我們可以去考一個資格證書或者是學歷。再比如,可以去多學一門技能來提升競爭。大多數人比的是在一個技能方面,在一個緯度上,我們比的是長度;兩個維度上,我們比的是面積;三個維度,我們比的是體積。
? ? ? ? ? 每比別人多一個維度,那么你就比別人的競爭力就更大。當某個人的單個技能是100分,而你三個技能維度進攻,即便是每個技能維度只有30分。但是三者相乘也會大于一百(30×30×30=27000)。就拿我來說吧。我在模具鉗工可以打80分,在計算機辦公軟件打50分,在設計軟件方面打30分。即使有些人比我牛,但是我三個維度相剩絕對不會比單一維度的人差到哪里去。如果再配上一份學歷和一門外語。那在本行業“簡直就無敵”了。不管在哪個行業都要保持學習的能力,哪怕是你自己開個小店,你要比別人多一些認知。盡量多的去擴展自己多維度的能力。每多學一個技能,就好比給你的武器庫添加了一個新的裝備。只要用上了他帶給你的“回報”是巨大的。
⒉第二種個人商業模式:把同一份時間賣出很多份。
? ? ? ? 有些事情的屬性,它是具備把同一份時間賣出很多份的。但是前提你得要分析你所從事的行業。笑來老師用他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做了簡述,他寫了好幾本書。本本暢銷不僅暢銷,而且還長銷。寫書,就是把同一份時間賣出很多份的方法。他著有。《托福核心詞匯21天突破》、《副高分作文》、《把時間當作朋友》,以及現在有一個16萬人的訂閱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每本書都做到了長銷,而且他還把這個稱作“睡后收入”(就是睡覺后的收入)。而這背后所有的邏輯只來自兩個字,“剛需”。就是要發現受眾(消費者)的需求,如果你的“產品”沒有滿足消費者的剛需或者消費者以為的剛需;那么,你的“產品”是賣不出去的,即便是賣出去了,也賣不了多少。剛需很重要。你去看市場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滿足普通大眾的、衣、食、住、行。就拿吃來說吧,這每個人的都剛需,不吃就不行的。現在來看把同一份時間賣出很多份,其實就是一個產品思維而已。
? ? ? 那么哪些是有把同一段時間賣出很多份的屬性呢?一切的創意的作品。比如。:書籍、唱片、動漫、影視,這些都是具備把同一段時間賣出許多份的事情。并不是說只有創意作品的事情才具備把同一段時間賣出很多份的。你可以把你所從事的某項技能把他自己做到最好,然后再教給別人。你可以錄音或者是錄視頻。放到網上,然后付費就可以學你的教程。現在網上有太多的教程了。比如ppt制作教程,安裝軟件的教程,甚至連炒菜的教程都有了。其實也是把自己的同一份時間賣出很多份的方法啊!有很多人因為做了教程而早早的就賺了好多錢?不只是創意的產品才可以。因為在互聯網這個時代,它賦能給很多普通人以前不能做,現在都可以做了。教會了自己,然后再去教別人,然后再去變現。我記得下來老師在一個講座里面說過,未來是個泛教育的時代,意思就是說現在只是才開始,他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 ? ? 其實,鼓勵和贊美別人也是一種剛需。你去看看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喜歡挖苦別人,諷刺別人人。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剛需,那就是鼓勵和贊美。多多去贊美身邊的人吧,歌曲有95%以上的是感情類的,動漫影視也是愛情故事為多,書籍總是情感類的書籍賣得更好。這說明什么啊?說明我們每個人呢都是向往美好的。
? ? ? 你看,連鼓勵都是每個人的剛需。用產品的思維去發現剛需,然后再開發出一個產品去滿足這個剛需,這就是實現財富自由的路徑吧。怎么去滿足鼓勵那個剛需呢,那就用嘴巴去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