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靠湖,北美五大湖中的密歇根湖。象海一樣。當?shù)厝讼矚g湖面出海,劃艇,玩風箏沖浪,以及各種沙灘運動。游河也是重要的旅游項目。穿過整個城市的芝加哥河,以及跨河的橋,有很多故事。
美國的城市設計很形象的投射了美國工業(yè)化進程的一部分,城市貌似也遵循著工業(yè)化的標準和模式來建設,比如說,美國城市的道路基本上都是橫平豎直呈井字型的,一個街區(qū)基本上就是一個正方形,除了在水體拐彎之處。?
街區(qū)在美國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問路時,人們會告訴你往前走幾個街區(qū),轉(zhuǎn)左又走幾個街區(qū)。這是作為上海人的我非常適應美國的部分,講什么路交叉口,不需要問東南西北,特別好找。而且門牌號都連的起來,找起路來很方便。
芝加哥河上的游船上可以聽到芝加哥河的歷史。跟所有的城市水體一樣,芝加哥河從前也承擔著排污的功能,1900年前,芝加哥河裹脅著大量的工業(yè)污水和生活污水,帶入密歇根湖(密歇根湖浩瀚無邊,象海一樣的湖)為了徹底根除城市污水對密歇根湖湖水的污染,芝加哥通過修建一系列的水閘,成功地倒轉(zhuǎn)了芝加哥河的流向。河水從本來流入密歇根湖,改為流出,向西南方向通過新建的水道,并入伊利諾河,并最終匯入密西西比河。1900年前,芝加哥河的污染非常嚴重,其中的某一段,由于大型屠宰廠的關(guān)系,河水都是紅的。但現(xiàn)在的芝加哥河,雖然不能算是十分清冽,但絕對比上海的蘇州河干凈。
在芝加哥的中心部分,幾乎每條南北向的街道都通過大橋直接穿越芝加哥河。也就是說,每個街道都有一座鋼化大橋直接穿過芝加哥河。這些大橋非常古老,基本上是1900年左右建造的,直接就是全鋼的,車行道直接就是鋼板,人行道則是木板(這些木板橋面在下雨天會不會很滑呢)。在芝加哥河航運繁忙的年代,這些鋼化大橋是可開合的。在哥本哈根經(jīng)歷過新港某一段有船只經(jīng)過,大家在橋兩邊等橋開合再過的場景,芝加哥只有傾斜吊起來的橋,少了點什么。
沿河好多建筑,還有著名的波音公司大樓什么的。印象最深的反而是Aque tower, 唯一女性設計師的作品:Jeanne Gang. 外表看起來就充滿水波的流動感,印象至深。
河游下來,順便去看了2個著名建筑:云門和Frank Gehry 的普利茲克露天音樂廳。前者好像一粒鋼的大豆,映照地面所有的人和景,以及天空,奇幻極了。普里茲克露天音樂廳則像個八爪魚。
和城市相對應的是海灘。特地挑了日常居民出沒的海灘,果然自在的多。
每個有湖或者海的城市,都有種神秘和悠閑的東西,屬于水特有的流動和接納一切的特質(zhì)。在芝加哥,在波士頓,在紐約,在哥本哈根,甚至是上海。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