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斌/原創。
今天是正月初六。一早起來便看到了紅彤彤的太陽,看來是個好日子。
可是,我卻不知為什么高興不起來,好似有某種不好的預感。
可能是天氣晴好的緣故,今年到舅舅家拜年的客人,要比往年多。吃飯時圍起來有四、五桌,好不熱鬧。
老爸、老媽一來,就扎到人堆里面去,問那些年齡大一些的親戚,七大姑八大嬸們,哪里有待嫁相宜的姑娘。
有的各位親戚聽說我三十而立,還未婚配的事,都多打量了幾眼,好似有些奇怪,又好似在為我擔憂。弄得我好不尷尬。
因為現在呈現的是“嫁女荒”,連二婚的都走俏,一女男求。當然這些親戚也沒有直接點透,多半還是怕傷人傷心不討喜。其實現實里,最重要的不是學歷,房子而是金錢。誰又不是踹著明白裝胡涂呢
只要兜有錢,六七十歲都還有妙齡少女愿意嫁的,有什么愛和情可言呢?這就是社會的現實。
這次拜年聚會中,我見到了20年未見的親戚也是同學,阿榮即是我的小學同學,也是舅舅的親戚。
記得小的時候,我們每年經常會一起來給舅舅拜年。自從小學畢業以后,一直到走出社會,直到今天才有機會見面。
聽阿榮說,他現在在福建福州做裁縫生意,早就已經娶妻、生子了,兒女都九、十歲了。
舅舅的大女兒和我是同齡,如今兩個孩子也有七、八歲了。舅舅小女兒也已經是一個孩子的媽了。
十年的時間變化太大了,它可以是人一生的一個轉折點。
想想這十年的光陰,追尋夢想,事業未競,婚姻未成,不知不覺間,壓力像山一樣壓下來,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以前在沿海打工,只有一個人時,那種感覺還不強烈,但是此次回到故鄉,親身經歷,親自感受,給了我一種強烈的精神刺激。
這個時候,我才體會到了父母的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怪不得每年都會問我,是否有女朋友?沒有就催我趕緊回家相親。
可那時候的我,還在追夢,沒賺到什么錢,內心是自卑的、糾結的。誰不想衣錦還鄉,榮歸故里。
我卻不敢回家,一直在逃避現實呢,一拖再拖,哪敢回老家啊,丟人呢!
“阿旭,阿芳今天回烏源村二叔家拜年,現正在地二叔家打牌呢!
“趕快抓緊時間,去問一問阿芳,看看他是做向想法”。
吃完飯后,舅母悄悄地拉我到一邊,告訴我阿芳今天的情況。
“舅母,昨天晚上我是有給阿芳打電話,問對相親這事的看法,阿芳說,長途加漫游話費貴。說有空再說呢,我也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說。”。
我很無奈的告訴舅母。
“都到這個時候了。還不快刀斬亂麻。管她愿不愿意,不愿意拉倒。她不急不要緊,但不要耽誤了你”。
舅母果斷的說,眼神訣決。
舅母帶我找到了媒婆,然后我們一起到阿芳二叔家。阿芳正和她的親戚正在打牌。
“阿芳,阿旭今兒個過來了,想找你談談。現在讓給別人打吧。”
阿芳看了一眼我,沒有吱聲。繼續打她的牌。
媒婆這樣一說,惹得旁邊的親戚,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我。
這讓我有點尷尬。我有些不悅。心中好似有一種預感。
為了緩和這種尷尬,我到一旁拿著電話,給遠方的幾位朋友拜了年。打了好幾個電話,在媒婆和她親戚再三催促下,才讓給別的親戚打。然后才心不甘情不愿嘟著嘴,走過來跟我打了招呼。
“阿芳,我們邊走邊聊可以嗎”
我向阿方發出了邀請。
“好吧”
阿芳嘟著嘴,皺著眉頭,不情愿的說。
“我打牌的時候,不喜歡別人來打擾。要不然,我的脾氣很暴躁”
“這個我能理解,你的脾氣很暴躁嗎?看來昨天我們溝通的太少了”
我心中不免有些意外和失望。
“是的,我的脾氣很暴躁”
阿芳的表情很誠懇。
“我的脾氣比較溫和,心態好。不喜歡隨便發脾氣,剛好我們可以互補”
“言歸正傳,我們談談主題吧,你的意見如何?”
“說實話,我的那些親戚對你的印象都很滿意。都覺得你人不錯”
“那你自己認為呢?”
“我不騙你,實話告訴你,我很現實的,我很喜歡錢,越多越好,有錢就可以買我想要的東西。有錢就不要為工作,家庭、生活奔波,搞得焦頭爛額”
“現在的女孩子都很現實。尤其是在開放前沿的深圳。你能聽懂我的意思嗎?”
阿芳毫不避諱地說出了她內心的想法。
“我相信你說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也尊重你的選擇權,有誰不喜歡錢呢?我也很喜歡錢呢!”
“以前我的想法是,有一定的經濟收入就可以了,只是沒有強求要很多很多的錢。”
“我是一個看重精神世界的人。比如我比較喜歡傳統文化。”
我也點開誠布公地,對阿芳說出了我的想法。
“我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愛好,就是很喜歡賺錢,有時候打打麻將、打打牌。
我們走的有些遠了,往回走吧。
我很看重錢,因為你的收入是你能力的外在表現。
我是一個很好強的人,我的親戚都比較有錢,所以我也希望自己的起步不能太低,而你的收入才四千元,相差太遠了。”
阿芳說出了她,想要說的本質。
“你說的沒錯,收入是能力的外在表現,但是只是其中的一種而已。
我覺得一個人不能太物質了,太物質它會失去很多精神層面上的東西。況且現在你的平臺也是別人給的。老板隨時都有可能拿走。”
“而我自己也有自己的人生計劃和目標。我積極上進,只要努力,我同樣可以開創自己的事業,我也相信我一定可以。”
話說到此處,也差不多到他二叔家門口了,她的很多親戚,都在遠遠地看著我們,看來他(她,們也想知道,最后的結果是怎樣的呢。
“ 就這樣吧,我們可以當做朋友,如果有更好的,那就祝福你吧。”
“我也是這樣想的。”
我跟阿芳說完話之后,也跟她們的親戚打了一個招呼,就回舅舅家了。
不過從他親戚們的眼神中,我看出來對我的離去,有些惋惜。
第一次相親就這樣結束了。但沒有覺得絲毫的惋惜,而覺得是一種解脫。
接下來的相親之路,又會是怎么樣的呢?
欲知后來事,下章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