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雨夏晨
總有一個地方,是你魂牽夢繞的遠方。
淺淺時光更迭,悠悠歲月輾轉,回憶里的幼苗生根發芽,思緒盤旋蔓延。不知從何時起,你總問我,惦念的故鄉。它,還好嗎?
我說,我不知曉。
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仍像一個枯澀的拾荒者般蒼白無力的去索取想要的生活答案,走走停停。安然,靜默不語??匆姾玫娘L景隨處拍來,遇見的人和事簡單寫下,成了故事和一種心情。
1.
二零一五年九月上旬,我和你背上負重的行囊,急不可耐的從一座小城跨越到另一座小城,其間相隔距離不遠,僅70余公里,而心的距離卻走得越來越遠,因為你說,回家的次數從未見增長。
一七年一月,大二剛結束最后一場期末考試,在宿舍與你整理出上兩學期很多的零碎物件,這些東西塵封了許久,像是怕見光的。而你,對著早前網上訂購的汽車取票碼,跳起來像個孩子,對我擺擺手說,看,明天我就能回老家了,真好。你追問我,你知道那層感覺嗎?那種不溢于言表,不能用文字記錄的感覺,我打趣著對你說,明白明白,你啊,這是歸家心切,歸心似箭,阿彌陀佛么么噠,收!你吐了吐舌,悶笑著說我不懂。
我怎會不懂。
我拿起相機,按了開關,最前面的幾十張儲存著的是故鄉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故鄉啊,一如既往的穩重,如同一位安靜遲暮的老者,沉思回應著他一生的學問,不言不語,不辭辛勞,不亢不卑。
熱鬧的小鎮,炊煙裊裊的村莊,兒時的童謠藏在心上,輕聲哼唱,驚鴻一瞥時的歡呼雀躍,都留在相機里頭,一點一滴,記錄著倥傯歲月斑駁的痕跡。
2.
在那時候,一些東西不轉身便正面背面都感受陽光,我不回頭就看見了以往。
那天臨走前,奶奶說要送我去鎮上乘車,她硬幫我提著箱子,讓“老頭子”跟在后面走,陪我嘮叨會。
上車前,他們說,一定要多回來看看。
我堅定的回答,好。
每次接電話打電話,你總附和他們,說一有時間就會回鄉下看看,因為那里有你最親近的可愛老人呢,你時常會想他們的,他們偷偷樂呵呵的說著嗯吶,喔,好的,記得要回來啊,聲音很大,怕你聽不見。
每次回鄉一次,他們總會為你做最富特色的早茶,看你胖了瘦了,瘦了會在你耳旁無時無刻念叨胖點才行,督促你一定得吃完他們的拿手點心,就算是胖了也會說多吃點,能吃是種福氣。他們還會給你零錢,同兒時的那般,哄你去鎮上耍耍,他們也會和你嘮嘮嗑,講最近村里的瑣事和他們的生活狀態。
“這次幾時回來,幾時到家,我讓你爺爺去鎮上接你,剛巧買點你喜歡吃的醬干…”電話那頭奶奶對著你一個勁的熱情模樣像是生怕你說臨時不回來,你開心又“敷衍”著回答,嗯好,好,都行。淺笑嫣然。
未回鄉已四個月有余。平均每半月你都可以抽空回家看看,而你和他們說來不及回去的原因:課業緊張,面臨很多考試,課程安排倉促不定,忙著和同學舍友打成一片。其實你并非那么忙的,不是嗎?你會在周六或周日不上課的時間里睡上一整天,不會按前一晚的約定去泡圖書館,你說那里人多,搶不到座位;你覺得宿舍自習室空調太熱,讓你窒息。在宿舍應該也是可以學點什么,然后你睡暈了,亦或在看電視刷微博笑的花枝招展。
3.
長大些的時候發現,多年前的故鄉盤踞在腦海,卻發現離自己的生活愈來愈遠,不是故鄉在走,而是人都會變。故鄉的步伐太過遲緩認真,而我們的突兀而至,帶給它的是些許莽撞與無可奈何。某個瞬間你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其實你不知道,它寬厚的臂膀永遠會包容你,納你入懷。
小時候,與表姐在鄉里讀小學,表姐長我一歲,和我同年級,我們一起上課一起回家,時常在秋天水稻成熟收割的傍晚沿著一條鄉間小道嬉戲打鬧,在家田野的附近放飛風箏,每當風大些的時候,風箏線總會掙脫我們的手掌。那時候,表姐就問我,以后還想在哪座城市上學,我思忖很久也記不起自己的回答,但我知道她的回答,她說她想和爸媽在一起,會去和他們一樣的城市,那時候啊,她的眼里有我看不懂的熠熠光芒閃爍。
后來我漸漸明白,人之所以向往遠方是因為有特定的風景在原地等待,而你,在為一片風景守候,迷了眼眶,誤了歸鄉。大多數人尋求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不過是想給自己的一生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當某一天的清晨睜開雙眼,拉開簾幕,能夠舒展身心,溫柔的回應這才是自己想要的完滿生活。
你說自己不想老體會一成不變的生活,你說想再次感受稚時純真年代的無慮無憂,是如今快節奏的生活城市讓你惦念起故鄉的寸絲寸縷的么。
故鄉有你惦念的家人,朋友,故友,伴侶,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你想念的,是它嗎?
窗前的咿呀聲婉軟,南方下了一場三天的小雨,淅淅瀝瀝,哀哀怨怨,天氣預報上說,明天天氣剛好轉晴,是不是剛好適合歸家呢。
到不了的地方是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家鄉,多少人就這樣,一直在路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