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想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心情本來是不好的,但是,不一定要把懷舊和傷感扯上關系。可是那個叫故鄉的地方,每每想起,卻摻雜著滿滿的童年少年回憶,和再也無法碰觸的傷感。
? ? ? ? 我的故鄉叫犀牛洞,一個山水田園畫般的人間福地,正是這里優渥的先天條件,才讓我度過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童年,小時候的我,很操蛋,惡作劇的腦洞開得很大。
? ? ? ?當然后果也是很嚴重的,那就是一頓頓的挨揍,揍完了繼續操蛋。沒辦法,因為心里的創意實在太多,不作不安逸(爽)。
? ? ? ?犀牛洞這一地名的來源請參照已發表的《在山水間穿梭的,除了時光還有故事......》。村子前面的那條小河帶給我無窮歡樂的回憶,小時候河里的魚很多,不用特別的方法,用手都能捉很多,特別是春耕放水犁田的時候,各種魚兒順著水溝直接沖到田里,拿著盆跟著牛走,邊走邊撿,一會兒就能撿滿滿的一盆。?
? ? ? ?撿魚這種事兒只能在特殊的季節,其他時候想吃魚咋辦呢?釣魚!小時候釣魚跟做賊似的,因為釣魚的魚鉤沒有現成的賣(即使有也沒錢買),那就只能偷偷的溜到我奶奶的房間里,找針線盒借(偷)幾根,然后找個砂輪打火機(我爺爺的)先把針燒紅了,然后將繡花針掰成魚鉤的模樣。
? ? ? ?因此我總是聽到我奶奶埋怨,上星期剛買的一包針沒幾天就沒了,我爺爺也總愛丟火機,沒辦法,體內的釣魚興趣太強了,按耐不住。
? ? ? ?解決了魚鉤,接著就是墜子,最完美的墜子當然就是打火機的砂輪,弄好魚鉤之后,將打火機拆了,然后就變成了墜子。接著順走我奶奶縫衣服的線,然后將廚房洗鍋的高粱掃帚順便拆幾根,然后把我媽媽編席子的青篾帶走兩根,工具基本上齊全了。
? ? ? 接著就是滿院子的挖蚯蚓,拿著小鋤頭,東一鋤西一鋤的,把種菜的院子挖得坑坑洼洼的,我奶奶每次看到這種情形,都會怪我家養的那幾只雞不聽話,當然,我家養的雞幫我頂了鍋(雞:這鍋我不背!)
? ? ? 每次弄這樣一套工具順當的話幾個小時可以完成,如果運氣不好的話,那就得花幾天時間。
? ? ?弄好一切當然就直奔河里釣魚去啦,將蚯蚓穿到魚鉤上(繡花針),調好浮漂,然后就坐等魚兒上鉤。
? ? ? 在我們跳水吃的旁邊有個地方叫小河溝,每次釣魚我們基本上都在那里釣魚,因為那個地方水淺魚多,一下桿就有魚上鉤,那個地方的魚實在是太配合了,每次釣魚都能收獲滿滿。(現在已經被淤泥填平,基本上沒有魚了)
? ? ? ? 再大一點的時候,弄魚的方式方法就更多了,有用炸藥炸的,用網、用甲氰菊脂的(毒魚必備利器)、用電的。我還記得第一次有人在我們河里毒魚的場景,那是一個深秋的清晨,剛起床就有人在村子里喊,有人毒魚啦,快點去抓魚!我睡眼迷蒙的拿著網兜和袋子,就往河邊飛奔,一道河邊真的被震撼到了,滿河都是漂白的魚,有鯽魚、鯉魚、鰱魚、草魚等各種魚,還有黃鱔、泥鰍、螃蟹、田螺等全都遭殃。從那一次以后,我們村里的小河每年形成了一種慣例,每一年最少要被毒一次,最多的一年毒七八次的都有。
? ? ? 從那以后,河里的魚越來越少,釣魚也越來越難釣,螃蟹、貝類、田螺以及河里其他稀有的魚類也基本絕跡。
? ? ?上初中以后,我離開家鄉到外求學,一個星期就回去一次,再大一點,上了高中,一年也就難得回去幾次了,上了大學,一年也就一兩次,而這幾年,沒事基本上不回去了。不知不覺,我離開故鄉已經很久了。
? ? ? ?我的親人們也逐漸離開故鄉,搬到鎮上或者城里居住,回去的念頭也慢慢的淡了許多,我對故鄉思念最深的時光是我在讀書的那幾年,時常想著、念著,尤其是孤獨的時候,特別希望能回到它的懷里,緩解那種蝕骨的思念。
? ? ? ?人們常說,回家的路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路,因為路的盡頭,就是家的所在,親人的所在,那幾年這種體會尤為深刻。而現在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工作,卻很少有回家的念頭,不是因為不在想它,而是因為離開多年,故鄉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
? ? ? ? 現在回到老家,那些曾經的小伙伴們早已離開家鄉,到遠方漂泊,看見的熟悉的臉孔越來越少,大部分的小孩子我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而那些小時候看著我們長大的長輩們,也都逐漸離開人世,現在回去,對家鄉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 ? ? ? 對那個地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變化不大的,恰如昨天,而那個地方的人,卻充滿了陌生和距離。山還是那座山,水也還是那汪水,可是一切似乎和記憶力比起來,變得模糊不清而又說不清楚究竟哪里變了。
? ? ? ? ?每次回到家鄉,笑著打招呼的,是哪些認識多年的寨鄰,而大部分時候騎著車子直接穿越而過,不做停留,因為停下來也不知道和誰能說上話。
? ? ? ? ?偶爾在家鄉停留,和村里的鄉親們聊天,才發現,他們認知的這個世界我認識的,是有差異的,話題也聊不到一塊兒去,所以,干脆選擇沉默,越是沉默,越是陌生。
? ? ? ? 過年回到家鄉,年味越發清淡,除了打工回鄉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喝酒賭錢以外,已經失去了記憶里過年的那份濃濃年味和喜慶氛圍。大家在一起,也就是回家吃個飯,挖豹子,打麻將,東家走西家串,小時候過年,那種強烈的儀式感和細節感消失殆盡。
? ? ? ? 偶爾也回家鄉的河里釣釣魚,河道已經被淤泥填平,水位變得十分淺了,河里飄著各種白色垃圾和生活垃圾,死狗死豬,小孩兒的尿不濕等,曾經的秀水漸漸的變成了一河臟水。
? ? ? ?村里生產糧食的良田,只要靠著通村馬路的兩旁,基本上都被用來修房子了,那依山而建的房屋,現在四處開花,我的故鄉,現在變成了我的家鄉,除了改變的記憶,還有改變的樣子,一切都消失在我們逐漸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始終與它漸行漸遠。
? ? ? ? 對故鄉的遠離,或許也是成長的代價之一,因此有人說,回不去的故鄉,回得去的是家鄉,到不了的是遠方。在這個通訊和交通日益發達的年代,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只要經濟寬裕,沒有到不了的遠方,可是即使我們富甲天下,也回不到記憶里的故鄉,恰如我們再也回不到我們的昨天一樣。
? ? ? ? 有些回憶,注定只能在腦海里翻滾,卻再也不能重演,失去的,再也找不回。看著日趨瘡痍的家鄉,倍感痛心,貧困和落后交織在它的身上,猶如病魔纏身卻找不到醫治的良方。
? ? ? ? 村里的許多孩子,初中還沒畢業就出去打工了,打工幾年,20來歲就結婚生子了,然后繼續出去打工,過兩年然后離婚了,又重新換個老公或者老公,然后繼續出去打工,往復循環,如此而已。
? ? ? ? 村里的青山秀水,良田沃土,已經留不住他們在這個逐利氣息日益濃厚的時代下,那顆躁動不安,爆發致富的心,可是打工真的能帶來明顯的經濟改善么?在某種層面上來說,可以暫時緩解家里的經濟貧困狀況,可是對下一代的教育,卻弊大于利,許多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和家庭教育堪憂,老人們沉疴在肩,讓他們在本來可以稍微歇息的年紀,依然如家里的老黃牛,繼續面朝黃土背朝天,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 ? ? 而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們家庭觀念越發淡漠,本著吃光喝光身體健康的原則,放著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在外風光無限,老婆不順眼了,換。
? ? ? ? 這樣的生活模式,不是天方夜譚,而是正在上演的人間故事,每一個農村的家庭,都有一個相似的故事,這就是我們故鄉到家鄉演變的過程。
? ? ? ? ?國家現在正在大力開展脫貧攻堅,讓農村的群眾脫貧致富,實現小康生活,可是,治標不治本的扶貧,效果大打折扣,扶貧先扶智,教育才是實現根本脫貧的保障。如果我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我今天過得日子也和我筆下的農村青年別無二致,說不定早就是幾個孩子的爹了。
? ? ? ? 我是幸運的,而我又是困惑的,我的家鄉,是改革開放經濟大潮下中國鄉村的縮影,如果解決好農村的發展,任重道遠,在體制機制上不加以解決的話,農村的群眾生活依然如故,如果我們隊鄉村孩子教育的條件不加以改善的話,那互聯網時代的文盲依然很多。
? ? ? ? ?漸行漸遠,我們回不去了,即使它不能變得更美,我也希望它不至于變遭,故鄉,依舊是那當初的動人模樣,而家鄉,變得美好一些,為我身心俱疲的時候,留一個停靠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