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內容運營核心的三件事
內容供應鏈核心的三方:網站與產品本身(紐帶)、內容生產者(發動機)以及內容消費者(定位)。
內容運營核心的三件事:
1 . 內容消費者的定位
定位內容消費者,是一個以內容為主的網站或產品首先要做的事情。
????? 不應讓用戶進入過快,否則可能會導致內容消費定位來不及進行調整,甚至沖擊最初建立的內容消費者定位,影響網站或產品提供所提供內容的質量和用戶接受度。
通常,控制內容消費者進入最成熟的方案是:邀請機制,另一種方案還有:護城河。
2 . ?內容生產者維系
3 . 反饋與跟進策略
對內容運營的反饋機制和跟進策略做一些總結:
(1)內容的采集與管理工作中,必須要考慮用戶反饋和對應反饋的跟進策略。
(2)反饋機制和跟進策略可以根據平臺的不同挑選展現方式。
(3)數據挖掘機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數據挖掘之后的反饋與跟進。
(4)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調整與提高。
(5)內容運營必須要有KPI,但是這個KPI不管是曝光度的指標還是其他指標,指標的意義都不是單一用來達成,而是要返回來指導下一階段的內容運營工作。
二 、讓內容健康的流轉
1 . 對于內容運營者來說,如果要讓內容到達消費者,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幾個問題:
1)內容消費者是誰?
2)他們通常在什么地方活躍?
3)他們的習慣是怎樣的?
4)最近他們在關注什么熱點?
5)我需要提供什么才能讓他們注意到我、愛上我?
這些問題怎么解決?就是用戶研究,用戶是你的也是我的,讓內容消費者發現我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發現我是他們喜歡的。
但要注意內容消費者的選擇也要注意去抓住種子用戶 。
2 . 對于內容運營者來說,要讓內容制造者持續的產生內容,就要盡量避免在一個時間段內,帶來大量的與內容制造者產生的內容類型、內容質量不匹配的內容消費者。
三 、如何讓社區用戶動起來
1 . 提高準入門檻
對于擁有稀缺內容或者優質內容的社區,會采用抬高用戶的準入門檻,通過設置護城河、用戶分級,讓真正需要內容的用戶進入,讓不是真正需要內容的用戶離開。
2 . 建立標準,讓用戶按照規定動作參與社區運營
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讓更多用戶參與到內容制造中來。
3 . 制造觀念沖突,讓用戶自發站隊
有較大風險,可在短時間活躍。
四 、移動端運營應該掌握的原則
1 . 移動端內容運營的第一步,依然是定位。說到定位,就會產生2個要求:
(1)針對性:你需要仔細的想清楚你的內容是給誰看的,對這些人,你的內容是如何體現出針對性的,要讓看內容的人滿意,才有可能讓他留下來
(2)延續性:你需要貫徹你的內容定位的方針,讓用戶習慣你,從而產生忠誠度,愿意停留在你的平臺上,甚至通過各種運營手段的疊加,讓用戶愿愛上你并愿意主動去分享你提供的內容。
2 . 移動端運營的第二個重要的事情是,加入社交元素。
3 . 另一個移動端內容運營必須應當把握的原則是快速反應。對熱點的快速把握、對用戶反饋的快速響應等等。
五 、活動運營核心的四件事
活動運營核心的四件事,分別是:
1 . 成本預算與活動設計
面對活動運營的成本預算管控,我們在活動設計上可以做什么呢?
(1)先看能不能借勢,再看能不能借力。可以借勢的,用抽獎玩,可以借力的用合作分攤成本。
(2)如果勢、力皆無,那么就要拿出數據說服老板,要么降低活動預期,要么增加活動預算。
(3)如果老板說服不了,那么,盡你的最大努力,來設計一個吸引人的活動吧。
2?. 活動風險管控與應急預案
作為運營人員需要考慮哪些事情來管控活動風險并進行應急預案呢?
(1)在活動策劃環節,就要考慮幾個問題:設計的活動規則是否有漏洞(自己考慮,窮舉極端事例)、會否因為活動影響普通用戶的體驗(系統問題,需要和產品溝通)、獎勵設置是否合理(考慮用戶獲獎難度和用戶獲獎所需成本)、運營節奏如何把控(何時投放宣傳、哪些指標提示需要調整文案)、運營效果如何監測(數據相關、核心指標、關聯指標的考量等等)。
(2)與開發、測試確認了開發需求和排期之后,需要著手整理FAQ、事件模板,并在上線前完成與客服團隊的溝通,確認客服人員知曉處理相應事件的話術與應對策略。做好應急預案,當極端事例發生或出現數據異常波動的時候,有什么辦法可以及時的拉回健康狀態。
3 . 活動數據監測與應對策略
如何進行活動數據監測呢?
a)我們需要了解活動投放的渠道引入用戶的轉化率,并且了解什么樣的用戶對這類的活動感興趣(是否下過單,是否活動帶動了原先未注冊的用戶進行了注冊,等等);
b)我們需要了解用戶偏向于使用什么樣的邀請渠道來邀請用戶,以及各渠道的轉化率如何,這可以幫助我們在后續運營活動中進行改進,如果用戶喜歡用SNS渠道,那么就要加強,如果用戶不喜歡用郵箱渠道,那么以后就盡量不用,等等;
c)我們還需要了解新用戶是否對活動感興趣,在這里,我們可以多多嘗試調整文案、強化引導等手段,來提升新用戶的轉化率,我們在這一數據指標監測中可以有效的掌握用戶的偏好,究竟對于何種文案感興趣,究竟是否能夠通過各種引導來完成用戶轉化。
d)我們還需要監測新用戶進入后有沒有下單,下了什么單,單價多少,等等,這對于我們了解網站銷售的產品對新用戶的吸引力如何,什么樣的用戶喜好什么樣的產品有幫助。
e)既然發了代金券,總歸要知道用戶有沒有使用。 好了,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發現了,我們做的是一個全局的數據統計,但是究竟哪些數據用來監測以提升活動效果,哪些數據是用來統計,后續對活動效果進行總結的同時進而幫助我們持續的改進活動呢?
a、b、c都是可以用來監測的指標,而d和e則更多的是用來借鑒的指標。
4 . 活動效果判定與總結
(1)活動總結的內容應當包含:
1)活動時間
2)活動內容
3)活動效果
4)經驗教訓
(2)活動總結的關鍵與核心:
一份活動總結,最關鍵和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你對活動數據的展現和經驗教訓的總結了。
對于經驗和教訓:可采用“大膽假設,積極再現”的方式。
(3)如何判定活動效果是好還是不好呢?
1)成本測量原則
所謂成本測量原則是說,在活動設計時,提出一個總成本和人均成本的數值以及活動目標值,考核活動結束時,成本是否在預期成本以內。
2)KPI達成原則
KPI達成原則是說,在活動設計時,雖然提出了總成本和人均成本數值,但同時也提出了活動目標值,考核活動結束時,是否達成了活動的KPI。
六 、以系統的觀念對待活動策劃
1 . 什么是“系統復用”?
一套系統可以被用于多個場景。對于活動運營來說,就是有一個系統可以支撐多種活動運營模式,而無需再次開發。
而系統復用,可以幫助我們:節省開發資源、縮短測試時間,快速完成上線。
2 . 什么樣的系統可以復用?
從我的角度來說,可以復用的系統應該包含幾個特點:
可擴展,系統本身的開放性很高,因此可以兼容多個產品設計方案的填充;可配置,調整配置就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效果;可通用,用戶的需求有核心需求和邊緣需求,系統也有核心功能和擴展功能,核心功能越沒有針對性,可復用的可能性就高。
3.有系統的活動觀念,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實現系統。不管是一個系統的產品,還是一個周期性的活動計劃表。想不重要,落地才重要。
七 、了解你的用戶
1 . 什么樣的指標意味著我們對用戶了解呢?
1、對于開源拉新的工作來說。我會知道我用什么樣的方式是可以拉來新用戶的,如果我和其他平臺合作,如果采用第三方聯合登錄,我可以用哪些手段促成用戶的后轉化;如果采用活動的形式,用哪種活動包裝用戶最喜歡。
2、對于節流防止用流失的工作來說。我要知道我的用戶在什么情況下會流失,流失前他們可能會做哪些動作,如果要做客戶管理工作,我應當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會讓用戶覺得被重視從而留下來。
3、對于促活躍的工作,則需要知道,活動用什么包裝、采用什么頻率,用戶會積極參與而不會疲勞;什么類型的活動對于促進活躍的幫助最優。等等。
4、而對于轉付費,那就更加需要了解,自己的產品中,哪個部分最讓用戶無法放棄,而為了這些部分,用戶是不是有足夠的付費意愿,是否需要變通,通過包裝的形式,給到用戶從而讓他覺得值得。
2 . 如何了解用戶?
(1)從數據窺探用戶
(2)直面用戶
a . 客服事件反饋
b . 電話參與回訪
c . 問卷調查
d . 聚類調研
e . 內部可用性與易用性測試及反饋
八 、用戶激勵的手段
1 . 頭銜
2 . 等級
3 . 勛章
4 . 成就
5 . 排名
6 . 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