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媳婦兒說最近七個多月大的女兒在她肚子里動的很頻繁,估計長得太快了。我說可能是肚子里空間不夠,她感到太局促了吧。
忽然腦子里就想到了一位神仙——哪咤,他居然是媽媽懷胎36個月才生出來的,而且還是個肉球。一出生就能說能跑,再帶神兵乾坤圈、混天綾。那哪吒小朋友到底算哺乳動物還是爬行動物呢?因為分不清他是胎生還是卵生。哪咤媽媽懷他的后26個月肚子該有多大?因為兩歲多的孩子,個頭已然不小。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哪吒媽媽應該是歷史上第一個嘗試剖腹產的母親吧。還有這乾坤圈,混天綾名頭太吹牛,真能攪動乾坤嗎?只能打個把小龍人而已,連石磯娘娘都打不過。看人家楊戩的兵器多淳樸,就直白地叫做三尖兩刃刀,可沒那么玄乎。不過從物理學角度看,應該叫做三尖六刃刀更貼切一點。
小時候讀過很多書,大部分都是父親書架上的《說岳全傳》、《說唐》、《七俠五義》、《封神演義》等。后來上了高中,開始接觸金庸先生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系列。現在開始后悔當時沒有做讀書筆記,只能記得每部書的大概。岳飛、湯懷、張顯、王貴、牛皋五兄弟,各自兵器除了岳元帥的瀝泉槍其他的都記得不太準了;秦叔寶三十六兄弟在賈家樓結拜,從魏征排到單雄信,第六位是王伯當還是謝映登也不知道了;大隋朝好漢排名都有誰,數到第九位的花刀帥魏文通之后,后面是尚師徒還是新文禮又不記得了;五義能說出五鼠,而七俠除了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小俠艾虎,還有展護衛雙俠大舅子,剩下兩位是誰呢?
如果我當時能夠做讀書筆記呢?是不是可以把他們記得更完整一些,可以在分享他們故事時不用表述不了何時何處何人,手握何兵、胯下何馬、身著何甲,最后不得不以一句,“反正很精彩,你自己去看書吧”來做結尾。
高中時我就想過要寫寫牛皋、李逵、張飛、程咬金四個莽撞人,但我沒有行動,直到前陣子看《鹿鼎記》中韋小寶在通吃島上做夢賭錢,遇到這四大羊沽,才又想起這十年前的念頭。看《鹿鼎記》第二遍才注意到九難的武功似乎高得太過離譜,少林寺十八羅漢護駕康熙還被她刺了一劍,又把韋小寶掠走。陳近南俠義是有,但對鄭家的愚忠似乎又當不起“生平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的贊美,他骨子里和岳飛、宋江何其相似。
奔三勝利在望的我,現在只能記起小時候自己讀到這些英雄俠客們八拜結義,然后揭竿而起劫富濟貧時是多么暢快豪邁,打奸除惡時是多么熱血沸騰。當年的快樂歷歷在目,但陪伴我的那些大俠們卻面容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