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同期進入同一家公司,3年時間足夠讓你和曾經的同事變成上下級關系(當然我說的是:你成了下級)那么你們的差別到底在哪里?
也許下面要說的4種心態,已經在你入職的那一刻就已經寫定了未來的劇本。
先來看個案例(不真實你順著WIFI找我):
妍是滬上知名大學的心理學碩士,剛畢業便順利進入一家教育集團任職。名校畢業的背景讓妍自視較高,即使面對老員工也隱隱有壓人一頭的優越感。
入職不久,公司在杭州舉辦年中全集團培訓,妍被借調到人力資源部協助培訓籌備,妍本來就飄飛的心更加高遠了。
樂極生悲的是,培訓第一天就出了岔子,妍早上從上海趕往杭州遲到了,看看時間,培訓已經開始了,妍的邏輯是:遲到不如不到,索性逛起了西湖。
逛到中午,看看時間剛好可以趕得上午間聚餐。妍不禁暗暗佩服自己的機智,打了車直奔酒店。吃飯的時候,妍還是有點理虧的,畢竟請假都沒有請就消失一個上午,手機也沒電了,不過看看在場的同事一副什么都沒發生的樣子,妍又小小得意了一下,心里想著,自己不管怎樣都是名校碩士,想來集團也是重視的,本來的就不多的一點愧疚感馬上不翼而飛了,吃得叫一個不亦樂乎。
不過事后。晴天霹靂的是人力資源部竟然通知她試用提前結束,不可置信的妍馬上沖到人力資源部大聲質問,甚至找了了一個平時對她有意思的男同事為她喊冤,但是結果依然沒有改變,人力資源部平和堅定的炒了她。
妍百思不得其解,一件小事就這樣炒了她,連解釋的機會都不給,是社會太殘酷還是自己太天真?平時交好的同事竟然提醒都不提醒她一下,眼睜睜看著她出丑,人心怎么如此冷漠?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極少數情況,多數職場新人不會出現這么奇葩的情況(意思就是說:即使遲到了去玩了也會編一個過得去的理由)。
那么作為初入職場的新人,應該以什么樣的心態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呢?
心態一:斷奶心態
進入職場就表示你已經不再是學生了,想想好激動(不用做作業背書考試了),但是問自己一句:你斷奶了嗎?
歸納一下新人不斷奶的四大特征:
特征一:經濟依賴父母。
有人會說,我也想經濟不依賴父母,可是理想再豐滿,敵不過現在太骨感啊!注意我這里說的重點在于你的“心態”是什么樣的。當你的內心沒有告訴自己是獨立的經濟人時,你對于工資的態度必然是該花就花,反正后面還有后盾。
這時產生的一種心態鏈就是:你對工資多少,怎樣才能加薪,公司扣了你的全勤獎等等涉及到經濟方面的問題時,你的反應絕對是不一樣的。
確定了一種經濟不再依賴父母的心態后,你會明確告訴自己:錢是自己掙的,父母支持的是你借的。這時你才會逼著自己進步。相信我:你的潛力都是這骨感的現實逼出來的。
特征二:判斷依賴他人
職場上有一種人叫“前輩”,還有一種人叫“偽前輩”。基本上“偽前輩”也都樂于向你分享公司內的一些信息,只是這些信息可能更多的集中于類似:
·公司就是這樣,奇葩很多的……
·某某部門最難搞……
·你們經理最喜歡……
·你來的時間短,時間長了你就知道了,水深著呢……
·……
聽到這些,你基本上可以判斷這些議論基本屬于“偽前輩”們的原創。“偽前輩”不再意他能給你帶來什么幫助,他們更在意的是通過這些言論,能從你臉上看到震驚和蒙逼的狀態,他們就心滿意足了:他們職場失意的痛感從你的反應中獲得了補償的快感。
所以,要想斷奶,你就要學會獨立思考,盡管過去的這些年可能你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下學會了既不獨立,也不思考。但是從現在開始,你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斷,考試時給你傳紙條的同學已經幫不了你了,事非對錯已經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做出結論了,對于聽到的信息問自己幾個最基本的問題:
·誰說的?
·為什么這么說?
·為什么是他這么說?
·有什么事實依據?
也許你會想錯,但是至少你開始思考了。
特征三:學習依賴監督。
上學多年,可能你已經習慣了聽到“快去寫作業”“抓緊復習”的監督聲,當你突然發現你不用做功課,以應對老師的檢查和期末的考試時,相信你是開心的;但是你也會發現,你大學學到的那些東西,在應對現實工作中主管的要求時:
根!本!不!夠!
所以,進入職場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學習的開始——你將開始為生存而學,而不是為考試而學。而且對于你來說,也許最要命的是竟然沒有人跟在后面要求你學習了!所以如果你看到和你同期進來的人比你先加薪先晉升,別意外,那說明他學得比你多,學得比你快。
特征四:做事依賴催促
沒斷奶的寶寶除了吃奶和玩以外的所有事,基本上都要是要依賴于家長的催促的,但是在職場上你會發現,當你被你的主管和同事催促著做什么事,或要什么資料超過三次以后,你收到的眼神就會開始變化了,最后一種催促可能就是:
你快離職吧!
心態二:主動心態
缺乏主動心態的幾種表現:
·為什么沒有人和我交朋友……
·為什么沒有人來教教我……
·那又不是我的份內工作……
·終于找一個國企可以養老了……
·事不關已,高高掛起……
·我是新人少提建議,低調低調……
凡是有上述類似想法的,一是建議你收起你的王子公主病,世界上確實有一個太陽,但可惜不是你(因為也許別人也這么以為自己呢);二是你得確定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你想要的東西基本都是自己爭來的,別人熱情主動送上門的要么是陷井,要么是快遞看錯地址了。所以建議你:
·機會主動找;
·問題主動想;
·事情主動做;
在公司里,你能得到的,除了工資,就是自己的能力和眼界,一旦有一天你要離開,除了這些,公司的一張紙你都拿不走(這一點請相信HR的能力)。
心態三:定位心態
定位心態就是要明確自己在整個組織中的位置。
一是正確理解組織架構。
你現在能明確地說出自己公司的組織架構嗎?
能明確地說明自己所處的位置嗎?
知道自己的內部客戶是誰嗎?
清晰自己的上游流程是哪個嗎?
確定自己的工作能在哪方面幫公司嫌錢嗎?
這些問題,是幫你真正地理解組織架構是怎么回事:你就是公司這臺車上的那根螺絲。
二是明確你的主要領導。
主要領導的最簡單的定義就是:有權對你進行考核評定的人。
所以不管總監對你多看好多器重,你的所有工作任務第一匯報對象還是經理。可能你會覺得他也很一般,但是有一條是確定的: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處!所以你的任務有兩個:一是聽他的,二是學他的。
然后有一天,他的才會是你的。
三是別跟我報怨你多累。
有時人一不小心人會被自己感動:哇,我看到了這個城市的日出(在辦公室里)!啊,我又成了加班狗!這時候一感動就把自己定位成了無私奉獻的雷鋒,或者是敬業的先鋒,覺得自己瞬間高大上了。
不好意思,真不是這樣。你加班到看見日出,只是說明你沒有能在日落前收工。你不是主人翁,你只是公司雇員,華為公司高大上,35歲以上照開不誤。
定位,有時就是定在一個“累”的位置上。
如果你工作不累,要么是你做得不夠多,要么是你嫌得不夠多。
心態四:學習心態
回想一下你每天的工作,是否每一樣都已經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如果是,那么要提醒你:小心!你已經進入了你的舒適區。
在這個區域里,你會覺得很愉快輕松,但同時,你也正在喪失進步和學習的機會。如果你工作中每天只有10%是突破舒適區,進入學習區的內容,那么工作10年以后,你可能只相當于別人工作了1年!
更可怕的是,如果10年后你離開了,你會發現,你只會做這一點事情,人才可能市場已經拋棄你了:你在貶值!
有一種人工作的地方叫體制內,職場上對他們的評價常常是,感覺他們的工作固定不變,缺少對外界的競爭力;
但是真正需要提醒的,在什么性質的組織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突破自己的舒適區,進入到學習區里訓練,這時不論你在民企還是外企,或者是感覺活力滿滿的創業公司,其實你已經開始被你的工作本身“體制化”!
祝福你,希望以上4種心態你一種都不缺,那么3年后,你和你的同事仍然會成為上下級關系,但是你會發現:
你是上級了!
作者:楊中興,心理學碩士,上海多家集團公司前人資總監,職業培訓師
個人公眾號:豌豆心理,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