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ISC混社群

火紅的標題喜歡不

最近,有個詞特別火——社群。

很多人用社群交朋友,也有很多人用社群賺錢,那既然社群這么有意思,那我們怎么混?

我們今天通過DISC理論來談談社群玩法。

DISC理論四象限

DISC是一種研究人行為傾向性的理論,主要用于提升對人的敏感度。

理論提出者威廉.馬斯頓博士是臨床心理學家,也是美國白宮測謊儀的發明者。

DISC可以用來預測一個人行為的傾向性,讓使用者更好的管理自己和影響他人。

混社群的四個步奏

1


社群這么多,那我們應該怎么挑選?

要了解這個,就涉及到認識社群,社群的構成要素,找到符合當下自己需求的社群。

第一個步奏找尋目標

我們通過秋葉、秦陽、陳慧敏所著的《社群營銷》這本書來解讀社群應該具備的五個要素。

社群應具備的五個要素

1、同好

所謂“同好”其實是對某種事物的共同認可或行為。簡單的說就是有相同的價值觀,有共同的興趣愛好,DISC就是如此;或者基于某一種行為,比如讀書交流會;或者基于某一種產品,比如錘子手機、小米手機、蘋果手機。

我們常說志趣相投,說的就是這個,價值觀相同的人,溝通才能順暢,參加社群也要仔細觀察,不是我加入了這個社群能得到什么,而是我加入這個社群可以做什么。

那也有人會說,有好多社群我不是很喜歡,怎么找“同好”的人?這個也有辦法,一般分為線上線下,線上有微博搜索、豆瓣小組、微信公眾號搜索、百度貼吧、QQ群、交友類APP、專業化網站等,線下有工作場所、社交活動、朋友聚餐等。

2、結構

為什么很多社群很快走向沉寂,是因為最初就沒有對社群的結構進行有效的規劃,這個結構包括組成成員、交流平臺、加入原則、管理規范。這四個組成結構做的越好,社群活的越長。

為什么我們挑選社群的時候要看結構,因為你加入沒多久這社群就變死群,那就沒意思了,

所以在加入之前就要看它的結構。

那有人就會問,沒加入社群,我怎么看這個社群的結構,辦法我這里說一下,我以BM社群(BetterMe社群是以“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為理念的互聯網學習社群,成立3個月即發展為全國性社群,運營團隊超過百人)作為例子進行說明,BM社群舉辦過讀書筆記PPT營、繪畫營、溝通訓練營等,在加入BM社群之前,可以先去參加這個BM社群舉辦的活動,看看他們的管理和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當然光看這個是不夠的,接下去要做的就是混入一些城市群或者申請當活動工作人員,進一步考察BM社群的管理,和他們的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多方面了解,最后才是選擇要不要加入。

3、輸出

社群在成立之初都有一定的活躍度,但如果不能持續提供價值,慢慢地活躍度就會下降,很多淪為廣告群。那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好的社群一定要能給群員提供穩定的服務輸出,這才是群員加入該群、留在該群的價值。那什么是輸出?羅輯思維每天的60秒語音和各種視頻的輸出,知識型IP訓練營蕭秋水的每日一問,通過整理也是社群的一種輸出。另外,輸出要全員開花才是社群,大家一起參與,如果是一言堂,那是粉絲團;群員的輸出,在活動中得到獲利,再分享出去,相互分享,互利,社群就會長久。

所以我們在挑選社群的時候要多關注該社群的微信公眾號,多看看它發布的文章,能夠看出一些端倪。

4、運營

社群的運營是一個造血的過程,拉新,留存,做活動,這里有幾點需要值得關注:

儀式感:比如加入要通過申請、入群要接受群規、行為要接受獎懲等,以此保證社群規范。

參與感:比如通過有組織的討論、分享等,以此保證群內有話說、有事做、有收獲的社群質量。

組織感:比如通過對某主題事物的分工、協作、執行等,以此保證社群戰斗力。

歸屬感:比如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助、活動等、以此保證社群凝聚力。

一個運營好的社群在這四點上能夠做到讓群員得到滿足,也讓群員體會到是一群人在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情。

5、復制

我們對于一個社群是否可以復制,是評估其規模的重要指標,社群不能就局限于一個微信群,應該有更多的衍生,通過不斷的衍生,連接社群中的群員,讓每個群員發揮彼此的能力,所以一個社群能否復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流程化,當活動流程有一個規范性的制度,那離復制也不遠了。

我們在挑選社群的時候要考慮到不能局限于線上的溝通,所以線下是否有城市營也是一個很大的選擇要素,畢竟有活動在自家門口參加比較方便。


2


通過社群的選擇,我們已經挑選好自己所要參加的社群,怎么快速融入社群,也是一門藝術。

第二個步奏融入其中

我這里提供了幾種辦法:

水群法:水群也就是經常在群里聊天,通過不斷的聊天,讓別人發現你,認識你,以此提高在社群中的曝光率。

焦點法:一開始進群別急著說話,先觀察一下社群每天的聊天內容,看看大家具體聊的東西是什么,從中你就可以看出一些經常發言的人,他們會成為每天的社群焦點,那我們就要和這些焦點多接觸,加個好友,多和他們互動,那這樣你認識群里的活躍人員,接下去的社群就能很快的融入。

紅包法:這個辦法投入比較多。通過發紅包的方式讓大家都認識你,畢竟紅包大家都喜歡。不過發紅包也要看場景,看時機,在聊天人多的時候發,在別人提供了很好的建議的時候可以發,發紅包也可以標注一些特別有意思的話術,例如中午加個雞腿。

總結法:既然有水群法,那也有一些人不喜歡水群,那就可以用總結法,什么叫總結法,簡單的就是總結或者陳述一些有價值的觀點,社群的套路往往刷屏很快,下面有些人想看信息就要翻看很久的信息,如果這個時候有人總結了之上的信息,形成一段文字,很多人都會對你贊賞,那這樣加你的人也會很多,這也是一種社群討論的輸出。當然社群中會有很多人提問,那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分享自己的一些觀點,別人就會很感謝你,那這樣相互的關系就更能增加。

工作法:每個社群都會有一個運營管理團隊,如果加入這個管理團隊,那你就能知道這個社群的運營手法和規范制度,參與到這個社群的運營管理,進一步了解這個社群,這個辦法是最快的融入辦法。


3


當你已經開始融入這個社群,那我們就要開始說混社群幾點雷區。

第三個步奏積極配合

結怨:社群是一個大雜燴,人員年齡層次和學歷程度都不一樣,經歷的事情也不一樣,所以觀點不同是很正常的,所以當有觀點不認同或者其他的事情發生,要避免結怨,少參與一些是非,重新審視自己參加社群的目的。

時間:社群中往往有一些活動讓你感覺參與體驗很好,在里面聊天闡述自我的觀點,或者有小伙伴邀請你參加活動,多參與討論和活動這一點很好,讓別人認識你,但是要注意時間分配,如果是自己不愿參與的活動,要記得說不,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


4


當你開始參與這個社群的運營,那就要思考自己的發展。

第四個步奏思考分析

參與這個社群是自己選擇,那參與之后,自己的個人成長和發展如何,是否占用了過多的時間,還是進步不是很明顯,這一點記得要多思考,因為社群只是一個工具,本質上是一個連接的過程,相互的溝通創造彼此的友誼,友誼上升為信任,信任才能連接合作。

當然我們在群里也要注重分析社群的活動,著重分析與自己的匹配情況,不是所有的活動我們都要去參加,挑選適合自己的活動進行參加。

混社群,不是要懂得怎么聊天,而是要懂得利用社群,明白社群能夠帶給你的一切,清楚的看清自己和一些大咖的區別,小步快跑,讓自己動起來。

個人的成長才能吸引別人的關注,一個只會水群的人不可能在社群中有很大的提升。

相信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社群框架搭建;社群規則制定;聚集社群成員;社群日常運營;促進社群活躍。 一、社群框架搭建 在社群運營之前,需完成社...
    方弟閱讀 37,673評論 3 120
  • 目錄 1.成立歷程 2.導師團隊 3.用戶分析 3.1 目標用戶 3.2 付費用戶 3.3 未付費用戶 3...
    木蕭鳴閱讀 7,502評論 10 18
  • 最近沒有緊急的項目團隊也就沒有加班了,今天我下午外出,導致方案沒有完成。團隊晚上一起做方案,做到現在。團隊小姑娘說...
    景景相依閱讀 175評論 0 1
  • 前言: 文章以Andrew Ng 的 deeplearning.ai 視頻課程為主線,記錄Programming ...
    _劉某人_閱讀 507評論 0 1
  • 『十三歲的某個夜晚,糟老漢的手扒下她的褲子時,她內心開始扭曲。』 她已經夠優秀了,旁人是這樣評價她的。...
    我是想想的黑眼圈閱讀 412評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