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姨娘說話,果然也是夠狠的。
剛一進門,她就埋怨有人踩下了她的頭,讓探春給她作主,而她指的那踩她的頭的人就是探春,她卻不直接指出,竟要如此說。她這分明就是要給探春難堪啊!
但是,她趙姨娘的算盤真的打錯了,探春果真會因此而感到難堪,而臉紅而自亂陣腳嗎?她不知道探春要做的是一個最為正直的改革者。
這個家里的氣氛,早已令她深感窒息。她后來不是說,她但凡是個男兒人,可以出得去,她必早走了嗎?她想出去,她想要一番事業,她更想要的是自己的一番道理。唯有成功,她內心里的道理才得以伸張。
她才自精明志自高。她心中的一番道理,當然包含著平日里的她滿心里的委屈與見不慣,及其對于家族的失望和她心中銳意改革的雄心與籌劃。
如今,她的抱負才略得施展,她又怎能夠容忍趙姨娘來添亂,而壞了她的大事呢?這個時候的探春,也應當是處于青春期,處于叛逆性最是強的人生階段。趙姨娘給出的下馬威,有怎能輕易擊潰她堅定的心里呢?
這是探春上任后,王夫人有意讓她做的第一件大事。趙國基死,而要賞銀子的事情,是先回過王夫人的。王夫人只說令探春辦。一方面是王夫人對探春有一絲信任,探春后來就對趙姨娘說,只有王夫人才滿心里知道她心,知道她心中的道理,能夠理解她,懂得她;另一方面,則也算是王夫人對初次辦事的探春給出的一種考驗,紙上談兵不能算什么,總要看她真刀實槍的干一回,才能給予更深一層的信任。
得到王夫人的信任,應當是探春心目中一個比較大的追求。王夫人遭賈母痛罵,只有探春跑出來點醒賈母,為王夫人喊冤。由此就可見一斑。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王夫人的恩澤終于垂青到了她的身上,珍惜還來不及,她又怎會讓趙姨娘擾亂她心目的道理呢?
就算遭到趙姨娘如此的“侮辱”,探春表現得依然是氣定神閑。趙姨娘見情形不對,沒有朝著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她立馬就改變了策略,打起了悲情牌。
趙姨娘的人生也真是充滿了悲情,她用一個“熬”字,將自己過的人生概括得很精準。她主不主,奴不奴,高不成,低不就,有時候,有人高興把她罵一頓就罵一頓,一般的丫頭都比她有氣派有面子,她每一天都只是生活在煎熬中。
更特別的是,就算有了兩個孩子,她也沒有得到尊重,心中的不平衡,使得她一生都在為地位、為得到大家的尊重而煎熬而斗爭著。
襲人母親死都賞了40兩,她還是未過門的姨娘,她趙姨娘兄弟趙國基死了,卻只給20兩,這讓人家都稱呼她為姨奶奶趙姨娘的老臉往哪里擱?正是因為沒有臉面,她趙姨娘就算是心里一時不想鬧,終歸還是會來鬧一場的。
因此,趙姨娘的悲情依然是帶著戾氣,一番委屈之后,情不自禁的她又開始數落探春說:“這會子連襲人也不如了,我還有什么臉,連你也沒臉面,別說我了?!?/p>
就是這樣,因為有了這么個有個蠻有出息的女兒,趙姨娘始終都是想把探春與自己捆綁在一起的。有臉大家都有臉,沒臉大家都沒臉。
可是,每每如此,她卻又更是傷了探春的心。她們母女關系的死結與惡性循環就這么形成了。
但是,探春果真就是那不認親娘的無情之人嗎?探春心里更在乎的應當是人們口口聲聲地說道她是姨娘所生。她不是不認親娘,而是不認命。只是她的這種不認命,恰恰又是通過不認親娘的事件給表現了出來。人們對于探春的誤解,也就由此而生成。其實她有何嘗是真的不認親娘。
或許只有王熙鳳的那一番話,才算徹底道出了探春心里的苦:
“好,好,好,好個三姑娘!我說他不錯。只可惜他命薄,沒托生在太太肚里。你們那里知道,雖然庶出一樣,女兒卻比不得男人,將來攀親時,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別說庶出,便是我們的丫頭,比人家的小姐還強呢。將來不知那個沒造化的挑庶正誤了事呢,也不知哪個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p>
這就是探春心里的苦,這就是探春的宿命,這就是世俗的成見壓死人。王善保家的就是世俗之中那個最情況的人。
正是因為有著王善保家這等輕狂的人存在,在賈府,能力再怎么超群的她,卻沒有她說一句話的余地。唯有王夫人與王熙鳳懂得她的優秀,王夫人又那么看重她,又怎叫她不一心向著王夫人呢?
反觀趙姨娘,只有短淺的見識,注重也只是眼前的一些蠅頭小利??粗酱焊醴蛉艘话嗳俗叩媒?,她覺得自己得不到一點實利,就開始不放過每一次生事的機會,她要刷出她的存在感,她要讓探春把自己也拉扯到那個隊伍里。
而,趙姨娘一次次無理地取鬧,就如同一口口鋒利的針,一次次地刺痛著探春的內心。心比天高的探春,每每也因此而難做人。對探春飽含同情的作者,無奈之中,也只好送給趙姨娘一個“愚”字。
愚蠢的趙姨娘心聾了,當然也就更聽不懂探春那句振聾發聵的話語。
關于賞銀的事,關于自己的命運,面對著趙姨娘,探春說也出了一番委屈的話語,趙姨娘也聽懂了一點意思,無法繼續責怪探春無情,只好轉為抱怨說:“太太疼你,你越發拉扯拉扯我們。你只顧討太太的疼,就把我們忘了?!?/p>
只是趙姨娘心里不平,話語里依然帶刺,探春聽了,連忙一語中的地回敬道:“這也問你們各人,哪一個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哪一個好人用人拉扯?!贝嗽捠遣皇亲阋粤畈蛔宰鹱詮姷娜苏衩@發聵呢?
探春這話語顯然就是責怪趙姨娘行之不端。她沒人疼沒人愛,真的怪不得別人,需要從她自己身上找原因。
由此,我們是不是可以感受出,探春對于她這個親娘充滿了深深的失望呢?她厭棄趙姨娘,并非也完全是身份上的原因(甚至不是),更是因為趙姨娘自己不爭氣,不知好歹,更不知道體貼她這個女兒一心向上的積極進取的心思。更令探春心冷的是,她人生的向上,卻被趙姨娘理解為是巴結討好王夫人,而冷酷地甩掉她這個親娘。
傷透了心的探春,說出的話語,因之越發變得尖酸刻薄起來,一個冷酷無情的探春也因此而出現在讀者面前。
說是在的,不管古代文化到底如何,作為一個現代人,一個作女兒的把自己的親娘奴才來奴才去地稱呼著,叫人見了真的不舒服。相信李紈看著內心里也很是覺得不妥。
不過,話還是要反過來說的,探春畢竟還只是處于青春期,有著屬于那個年齡階段的比較強的叛逆心,更有著很強的進取心與自尊心。趙姨娘傷害得她越深,給她的阻力越大,她自然越發要把趙姨娘撇干凈。
對于讀者來說,這層關系,也是剪不斷,理還亂。最后,用李紈的話語來作結。
李紈見探春與趙姨娘吵得厲害,插嘴說:“姨娘別生氣,也怨不得姑娘,他滿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說得出來?!?/p>
個人認為李紈的話應當是大實話,我們切不可被探春情緒失控后的話語所騙過。她的真心被李紈給道了出來,面對那么可氣的趙姨娘,她也必定要決絕地加以否認。她怎么可能讓趙姨娘因為李紈的話而長了氣焰呢?探春暫時想要的是不被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