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有人在網上不斷感慨“還記得之前王菲與那英合唱的《相約98》,婉轉動聽,有如天籟,而今兩人再去度攜手,在今年的春晚合唱一首《歲月》,讓人不禁感慨時光變遷,只是沒有想到的是,中間竟隔了20年!20年啊親。”
舌尖3播出后,惡評如潮。太多的人在回憶制作精良的舌尖1,2。這時卻有網友在高贊驚呼“舌尖1是六年前的事了???天吶,我的青春啊!!!!”
《機器靈,砍菜刀》,唱哭了多少人的青春,第一句就這樣唱,“是不是一個人太久了,就覺得時間在成倍地過……”直擊人心啊。
《時間都去哪兒了》,光歌名就足以讓有故事的人淚目。
其實時間,它一直都在,只是網絡,完全侵占了我們的時間。
仔細算一下每天,你用多少時間瀏覽垃圾新聞。雖然你從中學不到任何東西,但是作者故意設計好的誘惑標題讓你對內容充滿了萬分的好奇,讓你控制不住自己的雙手,正好自己的心靈又是如此的空虛。點進去手指頭又不會斷,是吧。更不會觸犯法律,耳邊響起警笛聲。于是你就點進去了。
內容都是自己想了解的,或者想一吐為快的,像是毒品一樣,吸引你不斷地讀下去,直到讀完,依舊是意猶未盡,關注作者,等待他日后的更新。
你學到的不過是一些零散的知識,隨時就會被遺忘掉,甚至你根本學不到任何知識,就圖一個能夠緩解工作生活壓力的樂呵,上癮的那一種。
時間都在碌碌無為中悄悄消逝了。
一局游戲,一部短視頻,收到的都是同樣的效果。不要再感嘆青春的流逝,時光的無情,要想想為了抵御這種流逝,你做了什么。
為什么不把時間浪費在學習一個技能,多陪陪家人,多鍛煉身體上呢。
別妄想在百無聊賴中瀏覽新聞能夠學到知識。碎片化知識不值錢,它只會讓你在時間大量消失之后茫然地問:“時間都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