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采用主人公回憶敘述的方式,把過去、現在、將來穿插敘述,來講述了福貴的一生。讀到這本書,書中內容我覺得特別的殘酷,那些發生在福貴家的事情,那是多么的難以承受。但是作者余華書寫的方式卻是平靜的,娓娓道來,沒有用熱烈殘酷的詞匯來表達在那樣一種社會背景下福貴一家境遇的悲慘,那種失望感。所以特此寫著一篇讀后感來記錄我讀到這本書所受到的震撼。
細細梳理福貴這一生,一父一母,一子一女,女婿,孫子,上下三輩,都在他前面去世。福貴家是個佃戶家庭,還算比較富足的,他沉迷于賭博,把家底都輸光了,家道中落,祖輩留下來的基業就在他手里消失殆盡,自然福貴的父親的去世其中也有絕大部分原因。母親生病,他去城里抓藥,不幸被抓去當壯丁了,這一去就是兩年多,在他離開幾個月之后母親去世了。女兒鳳霞一輩子苦命也短命,小時候高燒之后就成了聾啞人,也因此遲遲沒有嫁出去,好不容易遇見了二喜,結婚后沒過多久好日子,在生孩子時難產而死。兒子有慶在年幼時為校長獻血,由于醫院工作人員不負責任,血盡而亡。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撐了很長一段時間后去世了。女婿做工時被水泥板夾死,孫子苦根饑餓過度后,猛吃半鍋豆子撐死了。福貴的一生送走了父母,送走了女兒女婿,白發人送黑發人,人這一生就是赤條條的來,最后也赤條條的去,不禁深感悲涼。
書中大量篇幅講述了福貴沉迷于賭博,做盡了紈绔子弟都會做的事情,在家族產業破落后才成長了,好像在我們平凡人的一生中都是這樣,要受了磨難后才會成長,那種一夜之間長大的感受太痛苦。這本書講述的是從國民黨統治后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福貴從大富大貴到一貧如洗,當兵之后遭受饑餓,歷經艱難險阻才得以回到家鄉,再到后來,土地革命,大煉鋼鐵,加上天災人禍,在這個大熔爐里磨練人的意志,摧殘人的身心,屋漏偏逢連夜雨,禍不單行大概就是如此。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悲憤于當時的歷史現實,那個時代的人或愚昧,或無知,或盲目,又迫于現實,所有人都深陷泥潭而無法自拔,甚至于沒有自救的方法,因為他們沒有方向,無從選擇。反觀我們當今社會,我們最怕選擇,但處處充滿選擇,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每當我們重新憧憬未來時,現實總是給我們致命的一擊。我想我應該不會如福貴一般堅強吧,但是...
(本文僅為讀《活著》又聯系本人最近境遇有感而發,后面應該還會接著感想一把,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也希望了解更多看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