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話說同宇、同尋兩位師兄帶著陳孫二人由白水殿出,經山路去往龍目洞受劍。正好此路修在開闊處,目所及處把黃山道場概覽七八分之多。
? ? ? ? ? 黃山常年相伴仙云妙霧,山頭猶如海中島嶼,風平時澄湛萬里、寂靜無生,風起時波翻浪拔、變換萬千,人們以海做域,分六百里黃山為東南西北海和天海。以蓮花峰為中,稱這一片為天海,東南西北海各位于四方。天海雖高地勢卻相對平坦,最易建房做屋,香火不斷,人聲嘈雜。南海為上山門戶,雖山陡坡急仍有人上下不停。其余三海山高谷深,罕見人跡,便是修道人隱身之處。若論云景,南海云霧常繞、高低沉浮,東海風急山聚、云縹霧緲,北海則瞬息萬變、造化神奇,西海煙嵐夕照、流光運霞,天海云生足底、共天一色。萬千景色,嘆為觀止。
? ? ? ? 三人且行且住,觀賞風光之時師兄將山門介紹,同尋溫和的說道:“若正式說起來我黃山一脈開山二百年有余,是五位祖師真人在山間清苦修行兩個甲子,初心不改,戰戰兢兢,至誠至真,相互砥礪而無一退轉。終于感動天地,在一雙甲子期滿時,虛空忽生吉云祥光,透徹九霄,大地震動,甘霖普降。瑞象中現天書三函,仙丹五枚。五位祖師服丹參本,又苦修二十四年,方才證得真人境界,明了前因后果。”翰飛一聽文縐縐的話面露痛苦之色,同宇看在眼里哈哈一笑說道:“師兄這般文雅說法到明天也說不完,還是讓師弟快言快語吧!”同尋也覺得自己有些啰嗦,但自小對師門崇敬無比,讓他用常言描述總不習慣,聽得上言也樂得讓同宇說。同宇笑道:“祖師們說這天書仙丹均是軒轅大帝所留,助有緣人成道。從此開山立派,以匡正道,定下‘和光同塵,純陽流住’的輩分。”翰飛聽得一驚,問道:“如此說來,我們是三代門人了?”同宇道:“正是,你們雖是新收弟子,輩分卻很高,尤其同淵師弟。我黃山祖師按自己所修法門,分符宗、五行宗、天相宗、丹宗。”陳駒不解問道:“既然是五位祖師,如何只有四宗之分?”同宇道:“這便是你師門獨特之處了,元、德、仁、形四位祖師各執一門,和一祖師卻未傳門派,只收了光迥師叔作弟子,一脈相傳。如今你為光迥師叔首位弟子,可見你仙緣不淺!”陳駒聽得又驚又疑,驚得是自己竟有如此機遇,疑得是自己能否有大能力,承啟師門,一肚子疑慮,不由得胡亂思維,只希望盡快見到師父解自己疑惑。
? ? ? ? 山路行走不快,好在同尋暗施縮地之法,一個時辰左右也便到了龍目洞前。只見洞口生的十分光滑圓整,丈許見方,洞右側有朱紅古篆“龍目”二字。進洞才發現里洞地面平整,四周和上方卻天生圓周形狀,不及細看,見光迥、光云已在等候,連忙走過去。翰飛記得自己罵光云道人之事,不由得又愧又怕,好在光云知他所想,笑道:“你當時不出來罵我我還看不上你做徒弟,要是見怪,我又何必托師弟收你呢?”翰飛心中大石落地,忙笑道:“您老人家氣量如酒量,我哪里能惹得您老動真怒呢!”說完連忙向光云拜個不停,嘴里說道:“弟子拜見師父!”。光云萬緣放下卻愛喝酒,徒弟夸他海量,心中自然受用,笑瞇瞇的不住點頭,又見翰飛雖然性格活泛一顆拜師的心卻很純真,連忙將他扶起,賜道號同風。
? ? ? ? 見禮過后,光迥對眾人道:“此處洞府是我勘查地脈無意間尋到,洞口古篆不知是哪位前輩所留,因此處是這一道山脈的龍首,按數相這洞正好在龍眼的位置,叫這名字再合適不過。”又道“彼時光云師兄得了一柄劍,古劍譜中記載此劍可一身化三,一為宵練,一為承影,一為含光,無影無形,妙用無窮。上古時原為殷帝佩劍,因其殺威太重,被廣成子抽去三分劍魄,封于劍匣,傳給弟子,從此不能傷人。后來滄海桑田不知流落何方。機緣巧合被光云師兄尋到。”光云面帶得意道:“我因其少魄不愿煉化,放在龍目洞中,設了一座法陣,凝集天地精華蘊養。又暗改了山脈走勢,將這龍脈的精魄引入此劍,雖不敢說超越原來,卻也是神兵一件了!”說完手向地面一指,金光一閃,地上憑空出現了法陣,陣中是一古拙的白玉劍匣。光云朝那劍匣朝朝手,道:“來來來”劍匣果然輕輕飛入他手。光迥上前打量一番,笑道:“恭喜師兄還魄于劍!”光云也笑容滿面道:“劍魄以成,能否開匣還看天意。”言罷叫同風上前去,指著劍匣說:“預言是落在你身上,只你才能開匣!”,同風接手來看劍匣上有四句,道:
? ? ? ? ? ? ? 遇周則藏,合飛則出。
? ? ? ? ? ? ? 妙有初化,證劍含光。
字下方是一圈環形凹槽。翰飛不解,光迥提醒他道“手串!”這才醒悟,忙解下和尚送他的念珠,合在槽中。說也奇怪,手串倒像是專門打的一樣,嚴絲合縫的嵌了進去。說時遲那時快,渾然一體的劍匣上忽然亮起一道狹長的紅光,緊接一聲金石裂開響聲,萬丈紅芒自裂縫中噴涌而出,直沖霄漢。光云光迥皆失聲道:“不好!”連忙施展道法掩其光芒,只怕節外生枝,不想神兵出世總有劫數,晚了半刻,還是有一道紅光重出洞外,驚動了周邊的修行人。道行淺的知道在黃山里面也就打消了心思,偏偏有個散修姓吳名永,在白岳齊云山樓上樓開辟洞府修煉,號云樓羽士。喜愛左道,旁門道法雖有其可取之處但不擇手段,常常狠辣異常。云樓所修名叫神魔噬心法,這種法術一施展在不覺間侵入對方心神,一旦運起元氣便出現種種幻覺,不說尋常修為人,只要是心中還存在一絲眷戀,哪怕一絲求道的欲念便走火入魔。也正因為如此,號稱四大道家名山的白岳一宗竟奈他不何,只將樓外樓視作禁地,不準人接近。
? ? ? ? 這云樓正在修煉,忽見一道沖天紅光,掐指一算便知是異寶出世,動了心思。最后引出含光化三,劍斬云樓。此是后話,暫且不表。
? ? ? ? 且說光迥見泄露了紅光不由得愁上心來,光云卻道:“不妨事”,手掐道訣,閉目誦詞。一股大風驟起,衣袍飄飛間光云喝道“開!”,印堂中間亮起一道紅線,絲絲金光溢出,竟緩緩睜開一道神目,四方觀察后定在白岳方向,望了片刻,光云變換道訣,收了神目,對眾人說道:“神兵出世不免劫數,此番含光再現,驚動了外道,我運法眼窺得先機,前途雖險卻無性命之憂,與你們皆有好處,不必擔心。”光迥道:“既如此暫且不管。”言罷從袖中抽出三玄小劍,道:“同淵上前受三玄劍!”同淵連忙跪下,接過三玄。手指一觸碰心中便覺得親近,剛想到如何讓其變的正常大小,白光閃過已經變成三尺三寸。同淵見此劍通靈心中大喜,忙謝師恩。光迥光云又傳了本門心法,囑咐四人在此洞中修煉,同宇同尋教導同淵二人功課,三年不到不可下山,一年只準回鄉一次,若不尊師命便逐出門派。囑咐完畢,飄然而去。
? ? ? ? 同淵送走師長好奇問同尋道:“這洞中雖不受風雨卻也不適合起居,我二人又不能斷煙火之食,如何修煉?”同尋笑著拿出一枚核桃,展開,其中雕刻著一座房子。兩位師兄默行道法,一提兩位師弟,一道光閃過,四人竟來到一座道觀前。原來這是須彌芥子之法,將道觀藏于核雕中。用時能進去,不用放在袖中。陳孫二人又是一番驚訝贊嘆。
? ? ? ? 兩年時間隨山花開落,過已不留。四人在龍目洞內修行,起先兩位師兄教授師弟筑基、御物等功夫,后又授了劍法。同淵同風天資聰慧,早將這些功夫習得純熟。
? ? ? ? 這一日,同淵靜坐時忽然心神不寧,便獨自出洞尋了一片空地練劍,三玄本是天地間的寶物,一經劍法催動靈光自現,瑞氣千條。正是深得意味,猛聽見破空聲音,連忙回劍胸前,封住門面。只聽得“噔噔”兩聲響,兩枚黑色三角暗器正好打在劍刃上,同淵認得那暗器是左道常用的子母標,浸有劇毒,子標藏在母標中,對手擋下母標防范略有松懈,這時子標才突然發出,要人性命。也是對方失誤,這才一劍擋住了兩個。同淵不明不白遭人暗算,不由得心頭火起,大喝道:“何處鼠輩,敢在黃山撒野!”話音剛落,林間走出來一群人,為首的衣著富麗,神情高傲,周邊隨從般的人喊道:“此乃我大師兄,尊天派塵離,你可速速拜于我門下。”旁邊一人道:“看你道行還淺,寶劍可暫由離塵師兄保管。”也是同淵舞劍時嫌玉佩累贅解下放在一旁,塵離這才誤會他是新來純字輩弟子,仗著自己父親官至尚書,自身修為又不差深得師長器重,塵離在同輩中可謂呼風喚雨,又和一幫官宦弟子起了個 尊天派,自稱尊天道人。這日見到一只赤狐,欲捉來玩耍,一直追到這深山。見到三玄寶物,又見同淵面生又是單獨一人便以為是新入門的弟子。他隨行兄弟中有個歹毒的獻出暗器,說這人獨自在空山中祭煉寶物,分明是來路不正怕人知道,正好取他性命除害衛道。塵離明知這是強詞奪理,本不想加害,無奈友人幾次慫恿,三玄又實在是難得寶物,加上此地太過偏僻殺個把人未必會被人發現。便起了歹心。也是心中有鬼,發力差了一絲,這才被同淵擋過。
? ? ? ? 同淵聽他們言語便知麻煩,只好道:“我乃黃山同淵,師承光迥道人,新入門不久!”,塵離一聽將信將疑,但他生性謹慎,不敢大意,便要看同淵玉牌。同淵拿出玉牌果然是個同字離塵連忙恭身喊“師叔”,又面有愧色解釋道:“師侄見了一只赤狐,心想抓過來玩耍,但這狐貍實在靈活,無奈兄弟們才使了暗器,卻沒想到誤傷師叔,實在該死!”同淵明知他說謊卻也懶得戳破,便說“沒事”,寒暄幾句,離塵一行便告罪離去。同淵也自回洞中。卻不想由此引出一番大亂,正是:
? 山深不知春幾度,由來有人便紛爭。
預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