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焦慮,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不順利。感覺直播的內容大家越來越沒興趣,我有點恐慌;3月份的家長班,周末因為人太少開不起來,退了一個人的錢;平時班也只有5個人,可能有一個還是會退出;昨天收到香密管理員通知,拆書會報名人員很少;而我還在為4月份的班招募發愁,3月份的體驗課目前只有1場,讀書會有一場就是香密會那場,看上去對4月份的招募沒有幫助;最近讀書會請假的人很多。而這2個多月以來,我每天看書學習,感覺似乎學了很多,但是卻沒有一次改善目前的狀況,給自己的一些計劃完成的也很勉強。內心積郁的情緒終于在今天先生教育兒子的時候爆發。
我忽然對自己有點生氣,是不是我最近偷懶了,沒有用足夠的時間再宣傳和推廣這件事上,所以現在的狀況有點讓我自己不滿意?不滿意的除了現狀,還有對自己的不滿,感覺“慢慢來”似乎在我這里成了一個借口,讓自己偷懶的借口。所以寫下了這個標題。可是當我寫到這里的時候,這個題目變成了問號,慢慢來真的成為我偷懶的借口了嗎?接下來我想逐一分析讓我不滿意的每一件事情,用多思考一步的方式試試看,有什么可以做的,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
1,直播的內容大家越來越沒有興趣,我有點恐慌。
為什么大家對直播的內容越來越沒有興趣?
1) 因為直播的內容對大家沒有什么幫助,或者說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所以大家不愿意花時間去聽。
這是真的嗎??
A,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不完全是真的。不完全是真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內容其實還是很有用的,但是有實質的幫助嗎?能解決大家的問題嗎?不確定,不確定的一面是不確定是否對大家有實質性的幫助,因為你講的方法都是聽來的或者看來的,并不是所有的都通過自己的檢驗,所以你不確定。
解決方案是什么? a,盡可能講你經歷過的,b,如果不能,找真實案例。如何找真實案例?多讀書,多聽微課,記錄別人提出咨詢的案例。
B,從聽眾的角度來說,是什么樣的?不要猜測,去調研,跟每一個聽眾溝通,去了解大家的真實的想法。
2)因為直播的內容太枯燥無味,講課講的不好,所以大家不太愿意聽,吸引不了大家。
A,觀看自己每一次的直播,自己寫下需要改善的地方,和直觀的感受。
B,詢問聽眾的真實感受,及建議。采納大家的建議。
為什我有點恐慌?
因為恐懼。一方面恐懼是因為自己沒有好好準備,擔心被大家看穿,失去大家的信任;另一方面是恐懼自己江郎才盡,講不出更多東西;還有一方面是恐懼自己沒有尊重大家,連準時直播都沒有做到,你這么隨意,別人如何尊重你?
解決方案:1)做到及時準時直播; 2)認真備課
感受:雖然前面也有要求自己認真備課,可是最終也沒做,為什么?一個理由是時間來不及,可是卻還有很多時間浪費在刷手機上。如果刷手機這件事做不到避免,那就留些時間去刷手機,另外的事情就不要安排那么多,留給自己時間去備課。說起備課,還有系統課,明天系統課第二次課,我只留了下午半天去備課,看上去也很匆忙,或者也會影響我的課程,畢竟看的很多書上說要花很多時間備課。這件事,去嘗試,暫時不強求。看來我要學會管理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給重要的事情。從今天開始吧。
寫到這里,似乎自己沒有做到慢慢來,二是急于求成了。
2, 3月份的家長班,周末班取消,平時班人只有5個人;4月份系統課人員無著落
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
1)宣傳不給力。體驗課講的比較少,邀請我將體驗課的也比較少?對此我想講什么?
首先,無論能不能開系統課,體驗課是要多講的,因為體驗課已經有了內容、雛形,需要練習練習,再練習,所以體驗課一定高多講。
其次,去宣傳自己的體驗課,先不要管系統課能否成行,先去大量的宣傳體驗課,所以要改變策略,去掉系統課的宣傳,全力宣傳體驗課。1)自己組織體驗課 ?2)鼓勵身邊的媽媽們組織體驗課 3)去給機構講體驗課 4)去企業講體驗課。 需要做的:1)發出公益課邀請函 ?2)在公眾號撤掉系統課的宣傳,改公益課邀請函 ?3)走出去拜訪企業,從身邊熟悉的人開始。
再次,系統課計劃不合理,盲目樂觀,一個月一個班已經吃力,還妄想開兩個班。在這方面降低期望值,取消4月份平時班,除非有意外情況,意外情況就是有5個以上的人報名。
磨刀不誤砍柴工,再次要求自己慢下來,一輩子有7年呢,你這才第二年而已。
3,關于讀書會
這個目標非常清晰,我只是搭建一個平臺,幫助大家成長,所以不必也不打算花費很多時間和注意力在里面。我跟著讀書,組織活動,提供場合,其他看各個人的努力程度。
4,關于學習,
學習是必須堅持的一件事。當我寫下心中的郁悶,自己給自己分析,梳理,然后形成解決方案的過程,已經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不是嗎?
有些道理很簡單,做起來卻真的很難。但我看得到因為自己的大腦升級對自己帶來的變化,例如,現在我已經不羞于談錢了,我也不再標榜自己的情懷,雖然有時候還是有點不好意思,但是我已經坦然的用知識換取金錢了。這期的家長課,雖然人員不多,全部是付費學員,這是一件多么值得慶賀的事情。
讓自己慢下來,真的很不容易,這幾天以來,我一直以為“慢慢來”成了我偷懶的借口,當我寫下這些文字,才意識到,原來我還是太急于求成了。慶幸我再一次看清了自己,清除了自己的焦慮,讓自己再一次慢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