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里,絕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人脈的重要性。關鍵就在于,知道了,卻依舊不知道該怎么做。很多人甚至患有“社交恐懼癥”——不知道如何和陌生人說話,也不知道應該如何面對陌生人的搭訕,連平時如何去維護朋友間的關系都舉步維艱,更不要說去拓展自己的人脈圈了。
這就是社交能力的匱乏。自從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以來,大范圍的合作關系便成為了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石,這也注定了社交能力成為一個人立足社會、行走職場的基本能力。在現在,沒有良性的社交能力,對個人的影響最直觀的就是職業發展受限,家庭不夠和睦,人們覺得你很難相處;而在我們老祖宗那會兒,這樣的人是很有可能被驅逐出部落,活活餓死的。甚至中世紀那些被誣為“女巫”,最后被活活燒死的人,多半也是因為不善交際,社會關系處不好,被人推出來,污蔑成“女巫”。
可見,社交知識是多么的重要。
今天晨讀提到的幾點,我覺得都有一個大前提——首先得讓自己變得更好,最起碼能夠提供一些價值。
試想,你連一點價值都提供不了,何來價值的傳遞、關系的保溫、不卑不亢的心態?沒有價值,這些都是虛無的空中樓閣。
所以,社交的基礎篇應該是——使自己成為值得交往的人。
這是最基礎的,貓叔也時常提醒我們,要使自己變得更好,很多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比如說我,當年剛入行沒多久,聽前輩們說,可以接外包自己做私活,一個月輕輕松松多少多少錢這樣。我當時很羨慕,于是在網上到處找外包做,好不容易找到了,可是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最終出來的效果卻不好。這之后,對方再也沒有給我發過東西制作,而且沒過幾天就不再聯系我了。
過了兩年后,有位前同事主動聯系我,讓我幫忙制作動畫,給的價錢50元一秒,我答應了,最后給他交上去了80元一秒的質量水平,他當時就給我回了一句話,“你做得很棒!”。然后我的這段動畫基本沒什么修改就通過了。
現在,我倆保有長期合作關系,即使我很長時間不去聯系對方,對方一有需要制作的動畫,首先就會想到我,他說,“對你,我放一百二十個心”。這就是有效的“社交資源”。
這里說一點,不要覺得自己在這里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其他地方肯定不知道。錯!國內很多職業的圈子其實并沒有你想得那么大,壞名聲在圈內傳播的速度甚至超越你的想象,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那么除了技能方面,還有哪些方面可以使他人樂意與自己產生鏈接呢?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用心。細微之處見真情——有些人沒有什么特長,但總能在你想不到的地方給你意外驚喜。
2)做正能量傳播者。誰都愛和笑容燦爛的人做朋友,誰都不愿被潑臟水。
3)守時。越是厲害的人物,時間觀念越是強烈,對時間越是敏感,所以,與人打交道,切記要守時。
4)不要太浮于表面。很多人喜歡用名牌標榜自己的身價地位,可是一開口卻立馬暴露了修養。所以我們要內外兼修,外在鍛煉身體,讓身體充滿活力,內在多看書思考,用知識武裝自己。
5)做一個靠得住的人。關鍵時刻能扛事,有責任心,勇于擔當。
6)會必要的溝通技巧。你不必巧舌如簧,但是要坦誠真心,即使不太會表達,也別忘了時常微笑——暖,是有效交流的不二法門。
7)善于傾聽。傾聽有時比表達更重要,傾聽有利于我們捕捉對方訴求,抓住交流中真正有價值的點。
有效社交資產是互相依存的,就好比談戀愛一樣,一方太過依附于一方,遲早會出現問題。
切記,社交的本質是,在成全自己的同時,也成全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