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又打開了一扇觀影大門。前兩天跟著他一起看《哈利波特》(我從沒看過),結果,被里面奇思妙想的魔法世界吸引,不能不說,電影的視效太棒,我這個超齡兒童都墮入其中。
很快,他就宣布我們第二天要看《神奇動物在哪里》了。本著“有義務陪老公看電影”的原則,我就去了。看的是巨幕,繼上次《魔獸》之后第二次看巨幕,下面談談觀感。
一、視效
和看好萊塢超級英雄一樣,這種片就是沖著視效去的。但是呢,我還是更喜歡這種片,沒有超級英雄,有很多超級小可愛,可以萌,可以美,可以神奇,可以很厲害。不劇透,影片有完整大段的關于神奇動物的展示,NO,不要想到動物世界,神奇動物的世界和魔法有關,非常靈性,非常奇妙,非常不同凡響,用特效的處理讓人有短暫的穿越感,從個人觀感上,身臨其境的逼真感還不錯。另外,箱子的創意真棒。
二、故事
童話,神話,已經是我關于匪夷所思東西的全部所知,后來認識了老公,他特喜歡看科幻,除了科幻,還有奇幻,所以,我幸運地得以拓展我的想象力世界,但不能不說,我對于這兩個世界還是不怎么熟悉。
也許就是從看《哈利波特》開始吧,我第一次對“奇幻”建立了認識,就是那種“哦,原來是這樣啊”的感覺。巫師帽、南瓜燈、四又三分之一站臺、魔法棒、魔法藥水……這些東西有種很奇怪的氣質,它既不會讓你覺得幼稚,也不會讓你覺得抽離,那種感覺怎么說呢,我想,就是有趣吧。就跟小時候玩游戲似的,玩著玩著就想如果這是真的就好了,如果我會飛就好了,如果突然多出一條路通往秘密仙境就好了,如果能隱身就好了……那些東西,像南瓜啦,帽子啦,掃帚啦,到了魔法世界就都開啟了新功能,怎么能不讓人欣喜呢?
(咳咳,上面算是跑題,也算是一小段心理建設。)
《神奇動物在哪里》的故事主線其實并不復雜,魔法師在旅程中丟了神奇動物,然后把它們找回來。就醬紫。但是,作為一個強大的商業片這樣是不夠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好萊塢經典敘事模式再次發揮作用:在故事主線之上,構建了主人公和美國魔法國會的對抗線,格林徳沃的線。至此,我也發現,好萊塢經典敘事經常是這樣的套路:A勢力對抗B勢力,A或B勢力中再分離出第三股勢力C,這個C往往深藏不露,亦正亦邪,和雙方勢力的關系若即若離,最后引領故事高潮。
本片從三種勢力的能量對比上看,我覺得美國魔法國會一方的表現力不足,好像沒有殺手锏的感覺,勢均力敵的感覺不強,因此沒有出現通暢好萊塢英雄大片里的那種緊張感,或者說,敘事張力。第三方格林德沃隱藏到最后,但這個隱藏因為劇中人物建制所限,基本沒有太大懸念,不過其最后現身還是蠻華麗的。
三、人物
我發現,男主的電影我好像都看過了。
第一部是《丹麥女孩》,只能用OMG形容,因為我對那個角色的偏見,導致我不能客觀評價小雀斑的演技,就不多說了;
第二部《萬物理論》,棒!真的棒!我想象不出,霍金這個角色還能怎么演才更好了,也就是說,小雀斑的表演已經是登峰造極的好了;
第三部《悲慘世界》,里面人物眾多,小雀斑只是其中之一,不過其演技還是穩扎穩打,鮮艷奪目;
第四部就是這部了,發現他真的很適合演這種內斂的角色,很有戲。
小雀斑讓我想起我還很喜歡的另一個英國演員,演過《明亮的星》里面大詩人濟慈的本·威士肖,都是外表英俊,非常有文藝氣質,很英倫范的那一種,稀飯。
關于奇幻世界我知道的還太少,但有機會的話,還想多看一些這樣的片子,畢竟,每個人都想有一只魔法棒,都希望自己的生活里多一些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