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寫投資,寫寫親子關系。
由于老婆9月份要參加會計中級職稱考試,這段時間除了上班之外,休息時間都用來備考了。這樣,每個周末陪小孩去巧虎上課的任務就理所當然地落在了我的頭上。
這個周日下午,按照既定時間到了學校,小孩玩了幾分鐘,就聽到廣播播放,通知小朋友準備到指定教室上課。結果到了教室,才得知本次課程為第一次獨立課,原則上,家長不可以在教室陪同。
說實話,聽到這個消息,我有點目瞪口呆,甚至不知所措,因為之前毫無心理準備。由于出差,上周上課是由老婆陪伴,但老婆這一周壓根也沒提獨立上課的事(事后才知道老師壓根沒通知)。我趕緊跟孩子溝通,反復告訴孩子,爸爸就在教室外面,這節課不能陪你上課,老師不允許。孩子應該是沒有聽懂這里面的含義,還點點頭說好。就這樣,我帶著極度的不放心出了教室。隨之,教室的門被老師反鎖。
幾位家長趕緊到大廳去觀看視頻。
開始上課了,我家小孩坐在位置上一動不動,我理解為還完全沒有明白怎么回事,對老師的互動也沒有多少反應。上課沒多久,另外一個小孩子,平時上課就表現出特別依賴媽媽的小朋友開始哭著、鬧著要出去,并一直躲在教室門后。另外有兩三個小朋友比較活躍,跑來跑去。
從視頻的屏幕上顯示,大概上課10分鐘左右,我家小孩開始哭了,走到老師身邊,要求找爸爸,雖然聽不到孩子在說什么,但能夠明顯感受到孩子的那種無助。
老師一邊安慰我家小孩,一邊帶領所有小朋友做手工,還時不時給我家小孩擦眼淚……這個過程持續了大概20分鐘,此后,我家小孩不再頻繁去跳著抱老師,說明孩子的情緒已經有些穩定。
40分鐘左右的時候,其中兩位家長被老師通知可以到教室,原來是他們的小孩要上廁所。兩位家長送完小孩上完廁所并沒有離開,而是和小朋友坐在一起繼續上課,這時候,我明顯感覺到我家小孩情緒又開始傷心起來。想想大概是因為看到其他家長進來了,而自己的爸爸并沒有進來,那種無助感更加強烈了。
終于時間來到17:50,到了下課的時間,我趕緊沖到教室門口,發現我家小孩已經跑到教室內靠近門口的位置,在哭著翹首以盼自己的爸爸,我趕緊進去將孩子抱起來。
孩子說的第一句話是:爸爸,你是不是在外面等我?瞬間感覺自己的心理防線都要崩塌了,孩子面對第一次獨立上課的情形,雖然很無助,但老師肯定不止一次的勸慰孩子,爸爸就在外面等著。所以,孩子能堅持50分鐘,完全是這個信念在支撐著自己。
事后跟老師溝通得知,孩子剛開始反應比較強烈,持續的大哭,但后來跟著老師做手工的過程中,雖然還在哭,但已經沒有那么強烈,還要求老師做一個,自己做一個。
經過這節獨立課,孩子收獲了成長,作為家長的自己,陪伴和見證了孩子的成長,其實自己也得到了成長。在看視頻的時候,有位老師說,其實孩子沒有大人想象的那么脆弱。想想其實也是,人就好比是一塊木頭,越是原始的狀態,可塑性越強。反而是大人,往往在面對孩子的問題上,顯得尤為不淡定。有了這次經歷,希望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己也能在認知上得到成長。
另外,其實在這次課程中,在孩子最為無助的那段時間,我產生了埋怨的念頭,埋怨學校為什么不提前正式通知,好讓家長提前跟孩子進行溝通?為什么不提前準備一些孩子平時最喜歡的玩具,以便孩子在鬧時能夠利用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甚至準備沖進教室。但事后想想,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做,既然選擇讓孩子在巧虎進行幼兒園前的學習,就要相信他們,相信他們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
不親身經歷,可能永遠無法體會那種感受。希望孩子能夠快樂成長,但必須經歷的,無論如何都得去經歷,只是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更多的去陪伴,去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