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內容付費的興起,鋪天蓋地的出現了各種知識內容。從每天讀一本書到30分鐘內幫你獲得bat的offer。很多傾囊向授的知識經驗更是鋪天蓋地,工作10年20年的經驗,你卻可以在幾天內就學到,是不是很超值呢?知識內容中的所謂干貨,對我們真的有用嗎?
讀書內容為什么很重要
除了一字一句讀出來的內容以外,小編幾乎反對所有類型的讀書類內容。盡管有很多讀書類的內容能夠將書中內容進行高度概括,依舊不適合初次閱讀。因為書作為知識載體,其實是有很多框架的,例如一本介紹社會學的書,可能在前言部分著重的介紹案例發生的背景。而這些背景如果沒有被讀者了解到,很容易對結論形成誤解,認為是普世的結論。實際上,社會上幾乎沒有能夠普世的通用結論,做判斷的人必須一時一刻進行判斷。就像現在讓馬云按照以前的經驗,再做一個淘寶出來,是不可能的。
思維方式只能自己養成
有很多知識付費內容在標榜改變思維,例如互聯網思維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同樣也有窮人思維富人思維等,思維方式確實是個很誘人的內容。因為在人的改變中,看似只有思維方式是最好改變的。一個人的出身完全無法選擇,相比于痛苦不堪的積累與堅持,思維方式的改變似乎是打個響指,馬上就能開悟的。而擁有互聯網思維或者富人思維,似乎馬上成為富人一樣。無論思維方式是否可以幫人成功,改變思維方式本身就是很難的,在案例與分析中,人們都能做較為清醒的判斷。人在承受壓力時,才考驗人的思維方式。例如經典的你是選擇得到500萬,還是選擇有一半機會獲得一個億一半機會毫無所得?相信發生在自己身上,很多人會選擇白得500萬,這樣做即使不理性,不符合數學期望,卻是一個窮人最實際的做法。同樣一個本身已經有億萬身家的人,才有資格在選擇時做更理性的選擇。這與其說是思維方式的不同,不如說是立場的不同。
細節才最值得玩味
畫龍一定會點睛,但是沒有龍,就不會有人點睛。在看很多內容時,我們其實就是在看龍的眼珠,既是這是最精彩的部分,但是沒有其余部分,就看的人不明所以。知識也是一樣,任何知識的產生,都是有他的邏輯起點,經過步步推理,才得出結論。例如有些情商課會教導人去了解對方想要的,這看似沒有問題,但是實際情況,有些人面對陌生人的靦腆是植根在內心深處的,硬著頭皮去聊是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有些技能看似很好,卻是許多人無法掌握的。一味卻學習方法,卻不清楚一種方法為何能起效,往往適得其反。
圈子賬本
幫你算算生活上的小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