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文
2018——2——9
晉文侯姬仇,是晉穆侯的兒子。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最后被入侵的犬戎殺死,西周滅亡。晉文侯帶領(lǐng)申、秦、鄭等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即為周平王。在晉文侯輔佐下,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期間,晉文侯又出兵殺死了自立為王的余臣,公路周平王的地位,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文侯勤王”。
燮父去世后,晉國經(jīng)歷了晉武侯、成侯、厲侯、靖侯、僖侯、獻侯等六位國君。公元前812年,晉獻侯逝世,太子費繼位,這就是晉穆侯。他的夫人齊姜生下太子,正好穆公作戰(zhàn)失敗,為牢記戰(zhàn)敗之恥他為太子起名仇。
公元前785年,穆侯死,他的弟弟殤叔發(fā)動政變,奪取了晉國君位,太子仇逃出晉國。四年之后,仇帶人攻殺了他的叔叔,奪回了政權(quán) ,他就是晉文侯,這是晉建國以來第一次內(nèi)亂。晉文侯以“繼文紹武”的說法作為成為晉國歷史上一個大有作為的君主。
晉文侯當(dāng)政后,深知復(fù)國的不易,便勵精圖治,振興國家。數(shù)年間,農(nóng)工商一齊發(fā)展,晉國在諸侯各國中強盛起來,成為有影響力的重要國家,開始參與周王朝和諸侯間的事務(wù)。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他的兒子周幽王繼位,并冊申伯的女兒為王后,立宜臼為太子。不久幽王的母親姜氏去世,幽王開始聽信讒言,沉迷聲色,特別是得到褒姒后,更是肆無忌憚,不理朝政。
次年,幽王為他取名伯服。虢公石父奏請重立太子,幽王便頒布旨意:廢王后申氏,太子宜臼,貶為庶人,冊封褒姒為王后,伯服為太子。
雖然做了王后,但褒姒自進宮以來,卻從未開顏一笑。為能睹心愛的美人一笑。幽王傳旨,有辦法能讓娘娘發(fā)笑者,賞二十金,虢公石父又獻一計。
第二天,幽王帶著褒姒來到驪山,幽王下令點起烽火。烽火是周朝時天子遇難報警的信號。各路諸侯們看到狼煙匆匆?guī)П皝砭锐{,卻看不到有一點危險跡象,只得悻悻而歸。褒姒看到這一幕不覺笑出聲來。為博美人一笑,這樣的事情又發(fā)生了兩次,受騙的諸侯心里憤然,便不再把烽火當(dāng)回事了。
申侯得知幽王廢申后與太子宜臼為庶人后,十分惱怒,派人前往犬戎借兵,并許諾:“攻破鎬京,國庫的金銀財帛隨意拿走”。不久,犬戎大軍與申侯兵馬聯(lián)合圍攻鎬京,幽王大驚,命人點燃烽火,召喚諸侯前來抵御敵人。狼煙四起,各國諸侯以為幽王又是在玩烽火戲諸侯,不再理睬。
申戎聯(lián)軍很快攻克了鎬京,殺死了周幽王、褒姒和伯服。得到消息的晉、鄭、秦、衛(wèi)等國諸侯,趕來救駕,擊退了犬戎,但幽王被殺,為時已晚。晉文侯對各路諸侯說:‘國不可一日無君,故太子現(xiàn)在申國,我等應(yīng)該立刻把他請回來繼承王位,以執(zhí)掌周朝的社稷’。
各諸侯一致同意,立即下表章派人送到申國,宜臼回到鎬京,接受了晉鄭秦衛(wèi)和申國諸侯的擁戴和百官的朝賀,祭告祖廟,繼承王位,史稱“周平王”。
周平王對諸侯進行了封賞。封申侯為申公;將河內(nèi)附庸之地賞賜給晉文侯;加封衛(wèi)侯為公爵;賜鄭國太子世襲為伯爵,加封田地4千畝頃;封秦為伯爵,列為諸侯;
犬戎自發(fā)動了褒姒之亂后,經(jīng)常對鎬京進行騷擾,侵占周的國土,平王便萌生了遷都的想法。原來周成王在世時就曾經(jīng)在洛邑營建了偏都。在朝堂上,晉文侯說:“洛邑地處中原腹地,靠近諸侯各國,所以周公當(dāng)年筑墻修建了東都,就是有備后患啊”。群臣一起上奏要求平王遷都洛邑。
遷都的過程中,周朝遇到了種種困難。最大的困難就是晉秦鄭衛(wèi)擁戴平王繼位的同時,幽王的另一個兒子余臣也自立為王,另立朝廷。公元前750年,晉文侯出兵率眾諸侯最終殺死了余臣,結(jié)束了長達21年的“二王并立”局面,保證了周政權(quán)的統(tǒng)一。與此同時晉文侯又會同鄭武公、秦襄公、衛(wèi)武公合力共同護衛(wèi)周平王完成了東遷。
由于晉文侯在平定周亂和平王東遷中立下的不朽功勛,后世的史學(xué)家評價他“對周有再造之功”。《尚書》中有《文侯之命》一文記載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