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這個月就滿8歲了,最近,我能明顯感受到了兒子長大了。
不僅從外貌上:個子長高了,臉了變長了。從性格上,也變得更急躁 ,遇到事情以后,更想展示自己的力量吧,變得更有沖突性了。
從今年大年初一開始,從他早上睜開眼的第一句話開始,:“我不。”就好像變成了他的口頭禪,叫他做什么他都先拒絕,在我情緒能穩定的時候,我就耐下心來去“討價還價”。
可是忍耐總是有限度的是吧?這不,昨天下午,我終于爆發了。
下午我們在壹街區玩沙,結果因為兒子把水酒到了身上,一下子就“點燃”我了。
我一看著他就來氣:明明已經看見水灑在了自己的身上,卻還是不停地繼續走,直到衣服、褲子、鞋子全打濕。我說了他兩句,氣哄哄地坐車回家了。
回了家兒子換好了衣褲,我們倆開始“教育”了一翻,兒子老爸說:“最近跟你說啥都不好好說,不啊不的,下次我再聽到你說個‘不’字,我就給你娃一頓。”聽了兒子沒有多說,答應著就下樓玩球去了。
而我心里卻不能平靜,對于這種情況,我能做些什么呢?
把水灑到身上,這也不是件多么大的錯啊,而我們對這件事的反應,我們的態度,卻把本來是好好一次家庭活動,弄得不歡而散。
這時,想到樊老師在《正面管教》中強調的:
一定要把錯誤化作學習的機會。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體系】,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于兒子衣褲打濕這件事,是我先開始發飆的,而且我的這個氣明顯帶著“報復”的心態:看你,不好好聽話,說什么都不不不,你以為你多能耐呢?
想到這里,我覺得,是我該先道歉了。
于是我提前下了樓找到兒子,把他摟在懷里,說:“兒子,對不起,媽媽先給你道個歉。其實今天你把衣服打濕這件事真的不是件錯事,只是你沒穩住而已。是媽媽今天情緒有點激動,因為這些天以來,你經常對我說的那個“不”字,讓我很不舒服,我沒感受到對于你的尊重。所以今天看到你犯了這個小錯,我一下子就來火了。”
兒子聽著聽著,眼眶也紅了,轉過頭說著:“可是我說‘不’,并不是我不尊重你,是我真的不想去做那件事,我才說的‘不’!”
我說:“好的,我知道了,所以去才為我的行為道歉,希望你能接受。"
兒子說:“我知道了。”
接下來,我又說:“那兒子,如果下次你再去玩水,你知道的,我不希望你把衣服打濕,那你說要怎么才能避免呢?”
兒子說:“那我下次就少打一點兒水就行了啊。”
這次的事,再次給我敲響了警鐘:
孩子一天天地成長著,一天天地變化著,我們做家長的,真的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創造“輕松、快樂、成功、滿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