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書的閱讀性來說,文筆是有點枯燥的,很對內容會有點年代感,事件生疏,以至于我用了很長時間才讀完這本書(為了了解時間管理的真諦)。
但是從書的啟發性來說,還是很有指導性作用的(就我個人而言,畢竟一本書因個人成長環境和習慣不同,對每個人所起的作用不一)。主人公柳比歇夫時刻記錄自己的時間花費,細化到某個時間段用在了哪個項目,并進行周總結,月總結等等,讓自己了解自己的經理話費,從而能夠更好的規劃生。當然,這樣的時間規劃是建立在目標規劃的基礎上的,因為有某個階段要完成的目標,所以盡最大的可能將時間優化。時間數量雖沒有因為優化而增加,但是質量卻大大提升。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曾一年工作2600小時,平均每天工作5小時。如果按照10000小時理論來說,他不成為專家反而讓人意外。
通過這本書的啟發,我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時間管理。不同于柳比歇夫傳統的紙筆記錄,互聯網時代下的APP運用更便于操作,記錄和總結。由于本人用的是安卓手機,雖然很想體驗一次iHour,無奈硬件設備不給力,選擇了替代品――愛今天,以及目標管理工具――奇妙清單。已經用了一周的時間(曾經貌似也用過,但是沒堅持下來),就使用感來說還是很不錯的,畢竟回頭客了。愛今天可以給自己設置習慣和目標,將近期的規劃羅列在上面,同時還有日常(如通勤等時間記錄)時間,浪費時間等,每一天都會統計你的時間利用情況。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圖就是我周日的時間話費(人的精力有限,某一段時間只專注一個目標,更易于實現)。
奇妙清單則則更像我的備忘錄,記錄工作和生活/目標的待辦事項(可設置最后期限),按照時間緊急順序等逐個突破。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以上只是個人意見和使用方法,每個人有每個的適用方法,可以自己去琢磨,探索,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