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知道日本有這樣一位做了常人做不到事情的女神,在事業與家庭上獲得了完美的平衡,帶著孩子取得了哈佛的學位,挑戰了大家認為做不到的事情,也因此俘獲了一眾追隨者。
作為粉絲的我,一發現了她的書,就迫不及待的拿來學習,不只是因為她身上blingbling的標簽,更是為了知道她背后的經歷和思考。
1.不給自己設限
還沒有做事前先覺得這事太難無法做到,大概是我們總是鎩羽而歸或者止步不前的原因。
其實這個世界上的很多困難和限制都是自己在給自己設定。還沒有出發的我們就因為外界的只言片語而從心內中給自己設限。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的起點,讓我們從心氣上輸了一大截。
我們一次次的選擇了安全和常規的路線,一次次潛移默化中告訴自己abcd很難做,故而越來越不去做,不敢做,或做一半就放棄。更可怕的是,我們始終期望著開啟不平凡的璀璨模式。
吉田醫生挑戰的,正是大家公認困難的事情——帶娃留學。她所追求的,也絕不僅僅是事業上的更近一步,更是生活上的,心智模式上的向前一步。帶著扎扎實實以精進醫學知識為目的啟程,帶著大愛與大目標上路,更容易讓我們忘記那些小的部分。
寫下來我們畏懼的事情,
追問自己懼怕的原因,
停止內心的自我否定式暗示
制定計劃與時限,一件件劃去
我們一次次微小的突破,積少成多,或許回頭望去,已然走了很遠,已然與很多“限制”say goodbey了。
2.先開始 再找解決辦法
很多事情,其實開始做了,往往是車道山前必有路,我們會在環境中逼迫自己快速成長,學會并存在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做中學,在學中練,工作與生活中處處都是我們的訓練場,也都可以是我們跨出第一步前行的地方。連續創業者,自媒體人,定制設計師,在這些新興行業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也都在做中學習總結,成長壯大,突破創新。他們可以做到,我們一樣可以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帶著問題,馬上行動,馬上摸索。
就像書中談到的那樣,勇敢的說出,自己想去深造的想法,然后立即著手制定雷打不動復習申請任務,毅然的帶著家人來到美國,在困頓中與課程,育兒問題,高額開支斗爭。
但只有開始,經歷了,努力的尋找解決方案時的我們,才是真正快樂自由的,可以獲得在忙碌中不停向前的慣性。
3.學習,穿插到各個可能的時間段與地方
書房,圖書館,無打擾。可即使這些條件都滿足了,我們就能好好拿起書本,埋頭苦干嗎?很多時候,我們為了學習給自己找了很多借口和理由,打著旗號和名頭為學習,并且讓自己陶醉其中,不能自已。
可真正的學習,又豈止是這么簡單的事情?
內心的專注,才能抵抗住外界的紛擾,不拘泥于時間地點形式的方式,才是真正上升到了學習的境界。
可以在與孩子相伴時學習,把碎片化的時間一點點利用起來。在地鐵上,等人間隙,在每一個可能用來思考的時段來投入思考。用巧勁而不是苦功夫的學習,通過抓大放小,忽略雜事來刪減任務,優先排序,進而掌控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自我管理和精力管理的路還很長,也本就是會伴隨我們一生的課題。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收獲。
4.大膽開口 需求幫助
我們總以為社會的冷漠,卻不肯邁出自己的一步,先說出尋求幫助的話。畢竟,我們不發聲,沒有人會注意到我們的需求,更沒用人會主動拋出幫助。
特別是在我們無奈的時候,與其放棄,不如說出尋求幫助的話,最后試一試,博一博。很多時候,也行結果就是會出乎意料。畢竟緣分與運氣本就是最玄妙也最難預測的地方。
或許他人的一句點撥,就可以讓我們徹底換個思路,或者找到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
很多事情的結果,往往是事在人為,只有去試去闖才能在幾乎已成定局的時候打破僵局。而這樣的體會也只有一次又一場次的開口求助之后,才能獲得。
潛移默化中,我們的氣場和感受也會影響身邊的人,讓他們更加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讓彼此的關系更加緊密,成為真正的有價值的人脈。
短短的書中,更多從思想層面出發,告訴我們“向前一步”“更加貪心”的事實,人生的篇章和故事,的的確確可以與如今完全不同,我們可以去追求的想要的生活也絕對不僅僅只是如今的小小天地。
生活,事業,家庭,這些都是緊密相連的,用好個人智慧,用好自己的時間,容許自己的野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很多時候,我們面前的人生就會因為這些微小的改變而變的不同,變的豐富,變成另一個女神般的吉田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