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AcFun,2007年成立,名字取意于Anime Comic Fun,Anime指動畫,Comic指漫畫,Fun指樂趣,音同中文“范”,近年互聯網上流行的“認真你就輸了”同時也是AcFun網站的slogan。
不過大家更習慣叫她動漫A站,A站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起初作為ACGN(動畫、漫畫、游戲、小說)文化愛好者的聚集地,是國內最早同時也是最大的二次元彈幕視頻網站,后逐步發展為現在的綜合性彈幕視頻網站,二次元風的綜合性彈幕視頻網站。
本文試從如下幾點分析這款產品:
(1)功能架構
(2)產品定位
(3)用戶分析
(4)用戶體驗及建議
(5)盈利
(6)總結
在分析文章前,說一下二次元和三次元。
二次元:ACG領域所在的平面世界,包括動畫、漫畫、游戲等一系列平面的視界產物,也可以理解為虛擬世界。
三次元: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
2.5次元:以三次元來表現二次元,如手辦、COSPLAY、偶像、聲優等。
操作系統:iOS
APP版本:4.4.0(build 185)
功能架構
對于內容分類的說明:
彼女:"彼女"在日語中指代第三人稱,相當于漢語中的"她"。在AcFun中指女性專區(ˉ﹃ˉ)。
魚塘:指男性專區。
產品定位
AcFun剛成立時的定位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產品起步一樣,都是從垂直領域切入,AcFun瞄準的是喜歡ACGN的人群,ACGN也可以等同理解為二次元文化,通過這個人群對二次元文化的高強度粘性構建起氛圍活躍的社區。
但喜歡二次元文化的人群畢竟屬于小眾,小眾就意味著失眾,市場做不大。
因此,在近年的發展中,AcFun逐漸從一個二次元彈幕視頻網站轉型為綜合性彈幕視頻網站,伴隨著產品轉型,社區的用戶群體屬性也悄然發生了轉變,不再僅僅是“天下漫友是一家”。
市場只是促成AcFun轉型的原因之一,還有其他誘因會在接下來的環節中說明。
用戶分析
先來看一下地域分布和人群屬性。
首先,在人群年齡分布上,90后和95后占比極大,原因是這兩個年齡段的用戶屬于互聯網原著民,獲取二次元文化資源的門檻降低,與80后相比,他們的生活條件更好,可以通過電視及互聯網等多渠道獲取更多的作品。
沿海城市的用戶數量要比內地多,原因是沿海互聯網普及程度高,并且發達的經濟使人的物質生活基本滿足,進而追求精神文化消費。
在性別分布上,男性明顯大于女性,男偏宅,女偏腐,因此我們經常聽說的是“宅男”,很少聽到“宅女”,經常聽說到“腐女”,很少聽到“腐男”。
研究AcFun的用戶群體,要以一個事件劃分,分別分析,這個事件就是AcFun由二次元彈幕視頻網站轉型到綜合型視頻網站。
二次元彈幕視頻網站時代
很多人會把二次元人群與“宅”畫上等號,可想而知“宅”的確占了相當高的一部分比例。
在初期,AcFun是喜愛ACGN的用戶聚集地,也就是說,社區的內容以動畫、漫畫、游戲、小說為主,如下:
在發展的過程中,二次元人群逐漸衍變成為亞文化人群,人群屬性的衍變過程也是社區內容的衍變過程,最明顯的標識是:
什么是亞文化?
簡單說,亞文化是主流文化之外的文化。對于50、60年代的人來說,他們的主流文化可能是各種地方劇,如京劇、豫劇。對于70、80年代的人來說,他們的主流文化可能是搖滾。對于90后、00后的人來說,他們的主流文化可能是ACGN。而每個時代的主流文化在上一個時代的人看來都屬于亞文化,所以,一代人的亞文化,也許就是下一代的主流文化。
我們試著給這個人群打上幾個標簽有助于我們更明確的認識這個群體,孤獨(部分)、年輕、亞文化、分享、排外。
孤獨:這個標簽的獲取來自于彈幕,會在接下來的功能分析環節中剖析。
年輕:見本環節開頭的數據。
亞文化:已經解釋過了。
分享:喜歡對朋友及有相同愛好的人推薦自己喜愛的作品。感受最明顯的一點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雖然絕大多數人都對二次元(亞)文化沒有足夠的了解,但在日常的言談舉止中,都會說一些從二次元圈子傳播到外界的話語,比如:認真你就輸了、新技能get、圖樣圖森破、碉堡了(吊爆了)、前方高能等等,原因是二次元(亞)文化人群中90后、95后逐漸走上一線工作崗位,在生活中、工作中會不由自主的傳播這種文化。
排外:在AcFun轉型到綜合性視頻網站之后,社區出現了不和諧現象,尤其是文章區,口水戰隨處可見。原因是文化沖突,舉個簡單的例子,韓劇很受女生群體的熱愛和追捧,因此,如果你周圍有男士喜歡看韓劇,可能就會有人對這位男士打上“娘炮”的標簽,進而升級為爭吵。
在被ACGN文化熏陶的漫長過程中,這個人群會受到動漫角色萌氣的影響,在文字內容輸出時可能會經常打一些符號來代表此刻的心情或表情,比如:
打招呼(嗨): (????)??
笑(哈哈):O(∩∩)O!、O(∩∩)O~
哭:%>_<%
口水:(ˉ﹃ˉ)
親(啵):(づ ̄3 ̄)づ
哼:╭(╯^╰)╮
很多很多不逐一列舉。
綜合性彈幕視頻網站
綜合性意味著面向大眾,由垂直領域向更廣泛的領域覆蓋,對主打ACGN的AcFun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視頻種類的增加,如下:
在“舞蹈”分類下還有“綜合舞蹈”,在“音樂”分類下還有“綜合音樂”。
但顯然這些“綜合”類內容的添加與以前的社區文化是相沖突的。
于是,ACGN圈子的用戶感覺有“野蠻人”入侵。
新加入的群體與其他視頻網站的用戶群體大致上是相同的,只要你的平臺可以看自己想看的內容我就留下來,如果沒有我就去別的站點,用戶粘性非常低。
用戶體驗及建議
彈幕
彈幕視頻網站,著重表達的是彈幕。
一、
那么問題來了,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平臺的用戶數量比主打二次元內容的平臺用戶數量多,為什么彈幕氛圍沒有后者熱鬧?(PS:在后續的文字內容中,前者指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后者指AcFun和Bilibili)
弄清了這個問題,也就弄清了彈幕存在的意義。
1、文化,這一點是核心。
這種文化差異類似于中西方國家觀念的不同。作為國內最早的二次元文化用戶聚集地,同時又是國內最早的彈幕視頻網站,后者精確瞄準了喜愛二次元文化的這批人群,構建的社區以二次元文化作為主題,用戶都圍繞這個主題進行社交互動,目的單純,動機明確,因為大家都是喜愛二次元文化的。
然后在平臺的漫長發展過程中,用戶群體為了規范彈幕的使用,為彈幕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比如彈幕不允許遮擋字幕、彈幕不允許刷屏、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彈幕顏色的不同可能也會有不同的寓意。
除了彈幕規則,還形成了彈幕文化,可以從一些細節場景中去了解這種文化,比如:
(1)彈幕會遮蓋視頻內容,影響視頻內容的觀看,不了解彈幕的人群可以接受嗎?
(2)常見彈幕之一:前方高能預警。表示即將出現的劇情可能會突然出現反轉,比如韓劇看了幾百分鐘男女主角都沒有接吻,下一時刻可能就會突然出現這種劇情,在這種劇情出現前,彈幕中就會有很多“前方高能預警”。
(3)常見彈幕之二:進度條君撐不住了。表示本集視頻馬上就要完結了,很舍不得。
(4)參與到彈幕中,可以讓用戶感受到參與感、認同感、歸屬感,如果你發的內容和其他用戶發的內容,主體意思大概都差不多,你會不會有一種惺惺相惜,相見恨晚的感覺?
(5)不逐一列舉,有興趣的可以親身體會。
2、孤獨。
孤獨與高興一樣,都是一種狀態。孤獨延伸的社交需求有很多,可以刷微博、刷朋友圈、一個人喝咖啡等等,而彈幕也是孤獨狀態下的一種社交需求。
經常宅在家里的人,會產生孤獨。即使是上班、工作、生活,也會產生孤獨。
孤獨,帶來的是空虛。
在前面的“用戶分析”環節中,地域分布數據圖,北京的用戶群體排順位第4,從這一數據更可以理解孤獨狀態的誕生,這種孤獨來自于未被工作時間完全占據的生活所剩下的空余時間。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有社交認同感的人群觀看視頻內容是為了打發休閑時間,他們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視頻內容上,不會打開彈幕,這種行為屬于內容消費。而缺乏社交認同感的人,就會下意識的尋找場景滿足社交需求,打發空余時間,這種行為屬于社交行為,他們對待彈幕的態度隨著對彈幕的深入了解從排斥到不排斥再到接受,能體現這個態度轉變的情景細節就是:當你打開彈幕再關閉彈幕,總會忍不住再去打開。
所以,對于孤獨的人群來說,與刷微博一樣,看彈幕是為了滿足孤獨狀態下的社交需求。
因此,彈幕也是AcFun轉型到綜合性彈幕視頻產品的原因之一,因為是人都會感覺到孤獨。
這一小塊內容,也可以換個主題,叫做社交。
3、時間維度。
可能你會問,有評論區在,為什么還要提供彈幕作為用戶內容輸出場所?
因為,評論區和彈幕的時間維度是不一樣的。
(1)關于評論區
我們會在什么情況下寫影評?當一部片子看完的時候。
影評的最終載體是哪里?是評論區。
綜合以上兩點,得出結論,評論是對一部片子的整體評價。
那么,用戶看完一部片子要是想對印象中精彩的劇情/情節進行討論/點評,那就很麻煩了,首先你要對這個劇情發生的時間點有良好的印象,大概從第幾分鐘開始的,從第幾分鐘結束的,然后還要描述這段劇情,比如這段劇情中人物的表情、動作、演技等等。如果是有好幾段這樣精彩的劇情,用戶必須要有比較不錯的記憶力和描述能力才能很好的進行內容輸出。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他產品也有做出相應的努力,比如騰訊視頻,除了給視頻加入彈幕功能外,還在APP內提供視頻截取工具,方便用戶在觀看視頻過程中,在任意時刻截取視頻片段,同時給視頻片段配上文字內容,然后發布到視頻的評論區,在評論區,用戶之間就可以產生互動。
但用戶的行為習慣通常是在視頻播放前看評論,或者視頻播放完結后看評論,上述的做法像是豐富了評論區的評論內容,降低了影評式內容的評論門檻,卻沒有跨越時間的緯度,使用戶觀看視頻時可以實時的溝通、對話。
(2)關于彈幕
彈幕的出現,跨越了時間的緯度。
彈幕的組織排列順序不再以現實生活的timeline為標準,而是以視頻時間的timeline作為標準,視頻的開始時間就像聲明的開始,視頻的結束時間就像聲明的結束。相當于跨越了時間的緯度,讓用戶感覺眼前的內容仿佛就是現在產生的,或讓用戶感覺自己是在與來自未來的人交流(比如:前方高能預警)。
這種感覺就像存在平行世界一般。
真正或仿真的實現了讓用戶觀看視頻時可以實時溝通、對話,使用戶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而是與很多人一起在看視頻,從另外的角度印證了彈幕是孤獨狀態下的一種社交需求。
4、新內容。
對于視頻類產品來說,彈幕的出現可作為視頻的補充內容,特別是對于后者來說,甚至已經成為整體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視頻內容和圖文內容的權重一樣高。
5、視覺沖擊。
最近在AcFun看當前比較火的一步韓劇叫《孤單又燦爛的神 - 鬼怪》,第2集最后2分鐘的劇情,當男一男二從煙霧籠罩著的朦朧黑夜中緩慢走出來拯救女主時,彈幕如排山倒海般滾過屏幕。
80:47時,彈幕稀稀拉拉的。
81:08,攻勢開始,注意屏幕右側區域開始出現密密麻麻的彈幕。
81:28,徹底失控。
視覺沖擊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此刻你的心境和發送彈幕的那些用戶的心境是一樣的,此刻彈幕給你帶來的是參與感和高度的認同感、歸屬感,和你意見相同的人居然這么多。
你甚至會翻來覆去的看好幾遍這段視頻。
所以,綜合這1-5這5點,你應該了解了為何前者的用戶數量雖然比后者多,但為何彈幕氛圍沒后者熱鬧,因為前者的用戶群體極大一部分人對彈幕規則和彈幕文化并不了解。
二、再來說一個小細節
當你使用系統截屏功能截屏時,會觸發APP的分享功能。
不知道你注沒注意,iOS系統,當你截完屏,進入微信,點擊好友,發送內容時,系統會有一個小提示:
用戶截屏,要么是想把截屏內容分享到社交網絡,要么是保存到相冊。這種場景下,當然是鼓勵用戶把截屏分享到社交網絡。
文章區
文章區屬于非ACG區,與其他非ACG區分類模塊的流量都差不多,但在功能設計上卻把文章區列為和首頁同級的功能模塊。
我想可能是歷史原因,據說AcFun官方拿掉文章區時甚至引起了老用戶的強大不滿,沒辦法又拿回來了。
非ACG區很大比例的集中了用戶的槽點,吐槽,是宅民們的樂趣。
所以,與視頻一樣,都是吐槽的載體。
文章區有5大子模塊,如圖。
在文章區的原創內容更新速度上,“綜合”區的原創內容更新速度要遠遠大于其他幾個模塊,并且流量也大于其他幾個模塊,但是,“綜合”區原創內容的評論區或多或少都會發生爭吵。
引起爭吵的原因是“綜合性彈幕視頻網站”的定位帶來的,用戶群體的價值觀不同引起的文化沖突。
綜合區的文章內容五花八門,一些內容可能還會引發圍繞于關于政治的討論,這就很容易把用戶群體切割成三派,中間、偏左、偏右,隨即引起爭吵。
縱觀所有新聞資訊類的產品可以看出來,這一方面話題的評論內容把控很不容易。
但綜合區的評論內容的確影響了社區整體的和諧氣氛,但暴力刪除評論內容還會引起用戶的強烈反彈,有損社區形象。
所以,不如把文章的綜合區拿掉,根據其他非ACG區分類對用戶原創內容進行更詳細的分類,把綜合區細化。
AcFun現在是二次元風的彈幕視頻網站,其實我更想把它定義為二次元風的社交網站,彈幕是產品特色,也是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彈幕、視頻、圖文都是社交介質。
文字內容與視頻內容因為表現形式的不同會把用戶社交互動的結果導向不同的方向,得益于漢字的博大精深,同樣的文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景下解讀都會產生不同的意思,有些up主為了引戰故意把文字內容寫的模棱兩可,引起讀者誤會,爭吵就此開始并逐漸放大。
而且,在評論內容的輸出上,一句話,哪怕是這句話中某個詞的使用不當,也會被其他用戶“揪住小辮子”,由此又開始了一系列的爭吵。
所以,文字內容比視頻內容擁有更強的表現力,文字內容會讓人產生更多的聯想,無邊無際,視頻內容讓用戶所見即所得。
解決上述問題,人為審核過濾太麻煩,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在用戶發送內容/評論之前,對內容/評論進行智能審核過濾,把引戰話題扼殺在搖籃之中。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沖突問題,但可以讓用戶以和善的文字輸出內容,減少圖文內容/評論隱藏的戾氣,把社區向積極的方向引導。
關注
關注也是與首頁平級的功能模塊,方便用戶快速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這里的bug太明顯,關注了番劇和up主之后,點擊下面的刷新沒什么效果,取消關注番劇和up主回到當前界面之后也沒什么變化,終止了好幾次APP才能保持數據同步。
并且,這種卡片式的操作滑來滑去,翻來覆去的數據就是這么多,幾天了也不變一次,非ACG人群很可能會直接忽略這個功能,這個功能的入口位置就有些浪費了。
另外。
AcFun定位是綜合性彈幕視頻網站,可關注這里推薦的還是番劇,直接忽視了非ACG用戶群體。
我發現我周圍用AcFun看三次元劇的人還是蠻多的,不知道這里是有意為之還是沒注意,或者是想促進非ACG用戶向ACG用戶的轉化,如果是這樣的話,方式有些粗暴,用戶的興趣和口味應該是潛移默化被改變的。
為了兼容不同用戶群體的不同口味,可以加入智能推薦功能,讓眾口可調。
ACG目前還是AcFun所要倚仗的競爭核心,所以在保留番劇和up主子功能模塊的前提下,可以再額外加入一個“推薦”功能模塊。
1、推薦
記錄用戶在其他功能模塊每次瀏覽/觀看的視頻類型,是國劇還是韓劇還是ACG,根據用戶的操作行為記錄,為用戶動態推薦感興趣的視頻集合,偶爾摻雜一些ACG視頻,這樣做的好處是:
(1)眾口可調,避免向不同人群推薦相同視頻內容的尷尬,不斷優化的推薦算法會讓用戶感覺“知心”,提高用戶粘性。
(2)利用推薦算法提高版權庫的資源利用率。
2、UP主
同樣記錄用戶在其他功能模塊每次瀏覽/觀看的視頻類型,總結出用戶對哪種視頻類型感興趣,長視頻還是短視頻,鬼畜還是音樂還是其他,根據用戶的興趣點向用戶動態推薦UP主。這樣做的好處是:
(1)有的放矢,相同的興趣愛好可以促進用戶與用戶,用戶與UP主之間的社交互動,提高社區活躍度,提高用戶粘性。
(2)挖掘用戶的興趣點,推進有潛力成為圈子流行文化的視頻類型迅速流行起來,比如現在流行的“鬼畜”,未來可能流行“神畜”(名字只是打個比方),哪個平臺最先挖掘出并推廣,哪個平臺就可占先機,并在此基礎上優化,吸引用戶流量。隨著年輕一代的年齡增長,亞文化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公眾視野。
(3)UP主辛辛苦苦的制作原創視頻并上傳,然后坐在電腦前盯著視頻評論和彈幕的增長,患得患失。從這種現象也可以看出,UP主除了熱愛這種文化以外,也是普通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認可,那么一些籍籍無名的UP主可能因為沒有人氣導致制作精良的作品無人問津,長此以往消磨了UP主繼續創作原創內容的熱情。推薦算法有助于解決這個問題,為UP主建立起與用戶的橋梁,增大UP主個體的曝光度,提高UP主的創作熱情以及對平臺的粘性。
關于UP主
確切來說,這段文字的標題也可以叫“原創內容的制作”。
對AcFun和Bilibili來說,UP主是平臺上最寶貴的資源。
如何提高原創內容的產出比和質量呢?降低內容創作門檻,量變引起質變。
制作視頻對于UP主們來說是相當耗時相當麻煩的一件事情。
官方除了提供制作教程之外,也可以提供專業視頻制作工具,降低視頻制作工具的使用復雜度。也可以提供簡單的視頻制作工具,滿足常見的視頻制作需求。
無論是簡單還是復雜的,目的都是為了降低視頻內容創作門檻,讓對其感興趣的用戶都可以參與到創作群體中來。量變引起質變,在海量的原創視頻內容中會誕生很多優秀的原創視頻,甚至可能誕生新的內容種類,像之前說的鬼畜等等,都有可能在圈子內外造成一股流行風。
除了視頻制作工具,圖文創作工具也可以優化。
其他體驗
(1)二級界面,iOS默認的返回手勢都沒了。手指觸摸屏幕左側邊緣,稍稍往右一滑,就返回到上一級頁面了。系統提供的返回手勢已經在iOS下養成了習慣,使用AcFun看視頻經常誤操作導致返回,特別尷尬。
(2)給CDN加加速吧,有的時候看視頻特別卡,連頁面信息都加載不出來,服務器特別不穩定。
盈利
游戲分發
總結
A兩站作為國內二次元文化普及的先驅,命運多舛。
究其原因還是管理、產品、運營的不足。
希望資本的進入可以使AcFun的管理走向成熟。
也希望AcFun可以給市場帶來更多的變數,這樣競爭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