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圖書館的《世界電影》雜志上瀏覽,看到目錄上關(guān)于達(dá)內(nèi)兄弟電影的評論,我第一時間翻過去,久仰達(dá)內(nèi)兄弟大名,他們的電影以真實,解剖社會著稱,講述底層、謀生、社會問題,被稱為社會電影。《兩極天使》是這類電影,但不是達(dá)內(nèi)兄弟的作品,但看到電影簡介,我迫不及待地先看為快。
雖然我們還沒有經(jīng)濟(jì)獨立,生活來源依賴于父母,但我們大部分時間看的電影幾乎都是關(guān)于生活、理想、上層建筑之類的,而這部電影更多的講述生存問題,并由此帶來的情感問題,與我的心意不謀而合。
二十多年來,衣食住行要花的錢都是靠家里人支持,如果哪天我的行為不合家里人的意志,他們會咬牙切齒地切斷我的經(jīng)濟(jì)來源,這時,我脆弱得不堪一擊,不得不向?qū)Ψ降皖^,這是家庭對我的壓迫。
在電影中,是社會對女孩們的壓迫。如果沒有勞動能力就會沒錢吃飯,被餓死,她們考慮的不是生活而是生存。
從小地方來大城市艱難謀生的21歲姑娘伊莎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顛肺流離,沒有一技之長,吃了上頓沒下頓,沒錢的時候去路邊向路人孜孜不倦地兜售從雜志上剪下來的圖片。
休息的間隙,我們可以看到她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臉、被寒風(fēng)刮過的干裂的嘴唇、亂糟糟的短發(fā),她抽著煙躊躇地看著四周,哪里是她安身的地方呢?
伊莎陰差陽錯地找到一份紡織的工作,并在紡織廠認(rèn)識了一個和她同齡的女孩瑪麗,其實伊莎不會紡織衣服,但為了拿到工資,她向管理員說謊她會這門技術(shù)活。
她們被專制粗暴、態(tài)度低劣的管理員不加分說地訓(xùn)斥,他們從不把她們當(dāng)人看,地位低下的她們只是閉嘴干活的機(jī)器、牲口,卑微得像我們中學(xué)課本上的“包身工”一樣被壓榨、剝削。全世界的底層貧苦階層人民的日子一樣不好過。
后來她們終于被管理員趕出來,生活沒有著落,姑娘們解脫似的躺在床上愉悅地抽煙暢談往事,伊莎談到上一份工作,上一份感情,那時她還是裝修工,她說:
“在最后幾天我不知道是否該和他談?wù)劊欠裣胍伊粝拢蛘呔拖衲菢咏Y(jié)束,我們從不談?wù)撐覀兊母星椋⒉蝗菀祝?b>如果我有房子,或許我們會在一起。”
此時,我想有點閱歷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無能為力。
生于底層,一無所有,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為了生活,做著沒有技術(shù)含量的臟活苦活,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沒有尊嚴(yán),被羞辱,被驅(qū)趕,在生長的過程中,有多少本性善良的姑娘被生活折磨變得墮落、勢利、吝嗇,雖然生活從沒有好好善待過伊莎,但她自信、樂觀、堅強,努力為生活尋找出路。
時間會證明一些東西,伊莎的患難好友瑪麗被一個年輕的酒吧店老板看上,他是一個帥氣、花心、富有魅力的迷人精,他不關(guān)心瑪麗有沒有工作,不管她靠什么生活,他只想和瑪麗上床,然后甩了她。
記得誰說過:一輩子那么長,誰沒愛過幾個人渣呢?我思襯,難道花心的人就是人渣?他們有魅力、有資源,是典型的高富帥,試問這樣的男人哪個女孩不傾慕呢?同樣的道理,男人也喜歡健康、漂亮、性感的女人。
可是階級本質(zhì)的不同,讓瑪麗沒有選擇權(quán)。她縱使有姿色,也難逃淪為欲望的附庸的命運。酒吧店老板尋覓過來,她點燃了對生活的熱愛。他們干柴烈火,然后,激情像退去的潮水,瑪麗被玩膩了,像乏味的玩具一樣被酒吧店老板毫不留情甩開。
有時候,我們愛慕的那個優(yōu)秀的人,他可望而不可即。由于階層不同,生活閱歷不同,價值觀不同,我們很難有活潑的共同話題,而這一切的根源在于經(jīng)濟(jì)水平的差異。不同的階層養(yǎng)成我們不同的秉性,就像《驢得水》中銅匠與張一曼的差距,他們注定不可能,而這種不可能是從出生到現(xiàn)在被環(huán)境、周遭、家庭針針縫出來的。
其實當(dāng)初瑪麗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就是像她選擇的那樣,迫不及待地擺脫寂寞,陷入捉摸不定的感情,明知道沒有結(jié)果、被殘忍地背叛也依然奮不顧身,最后是更大的空虛、落寞。
另一種選擇是,既然明白沒有結(jié)果,那就不要浪費時間、精力,從混沌的感情中及時脫身而出,老老實實地接受冰冷的現(xiàn)實帶來的沒有盡頭的孤獨,行尸走肉般為謀生尋找出路。這兩種選擇沒有對錯,生活已經(jīng)這么操蛋了,還要怎樣絕望呢!
當(dāng)瑪麗和伊莎被紡織廠趕出來之后,他們?nèi)ァ昂萌R塢”應(yīng)聘招待員,其實就是到夜總會當(dāng)舞女,伊莎為得到工作,強顏歡笑地唱著麥當(dāng)娜的歌,在舞臺上賣力地扭動肢體,期望體現(xiàn)出性感,她身后是“瑪麗蓮夢露”性感迷人的經(jīng)典肖像。
瑪麗在旁尷尬地看著,看來她對這份工作并不在意,輪到她上場的時候,則隨意地擺個動作敷衍了事。
其實這段很具諷刺性,同齡人麥當(dāng)娜在流行界叱咤風(fēng)云,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換男友像換衣服,而她們像可憐的流浪狗,經(jīng)濟(jì)窘迫,無處安身,被工廠剝削,淪落到酒吧強顏賣笑,沒有男孩真心對待他們。
她們的不同赤裸裸地體現(xiàn)“階層”,階層就是你父母在社會中扮演什么角色,你以后就是什么角色,反觀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出身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行走方向,我們選擇怎樣的道路,又被怎樣的人和事物選擇,種種,都無可避免地與階級出身劃上界限。
許多身材高挑、年輕漂亮的姑娘對像酒店老板一樣的男人趨之若鶩,瑪麗是深陷其中的一個。明明知道花心漢辜負(fù)她,但她仍然不顧廉恥地去找他,一次次地撞見他和別的姑娘調(diào)情,她一次次地傷心、絕望、進(jìn)而墮落,變得瘋狂、憤怒,吝嗇、自暴自棄。
她把對現(xiàn)實的憤怒轉(zhuǎn)化成對朋友伊莎的無端責(zé)難,把關(guān)心她的好友當(dāng)成輕賤的出氣筒,每日沉迷在失戀的絕望之中。
傷心的伊莎搬出瑪麗的公寓,像影片開頭一樣,背著全部家當(dāng)?shù)铰愤厡ふ夜ぷ鳈C(jī)會,疲憊的她躲到一家教堂過夜,她真的什么都沒有了。
她蹲在一根點燃的蠟燭旁,微微燭光映在她流淚的面龐上,陰冷黑暗的屋子只有這一處光亮,她在回想往事嗎?
她為瑪麗的自暴自棄而痛哭流涕,她曾經(jīng)苦苦勸求瑪麗振作起來,然而,此時的瑪麗像行尸走肉般徹底墮落了。
第二天,伊莎來到瑪麗的房子做最后的告別,大門沒有鎖,她推門而進(jìn),凋敝的房間空蕩蕩的,所有家具被房東搬走了。
她走過去推開臥室的門,虛弱的瑪麗躺在床上,似乎睡著了,陳舊的棕色毯子遮住了她的臉,我們看不到她的表情,伊莎不想吵醒她,她坐在椅子上寫一封告別信:
“我希望你能找到你追求的那種生活,你夢想的那種,每一分每一秒
你的朋友,伊莎”
伊莎剛剛寫完,臥室傳來窸窣聲,也許瑪麗醒了,她過去推開臥室門的一剎那,她驚呆了,無意識地捂住嘴巴,瑪麗正從窗臺上跳下去,她不可思議地走過去,以確認(rèn)自己看到的是真的。
是的,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的女人是瑪麗,這是瑪麗的盡頭,她居然以這種決絕的方式結(jié)束自己的一生,與貧窮窘迫決裂、與苦澀痛苦決裂、擁抱死亡。
死的人永遠(yuǎn)的逝去,活著的人一如既往地艱難謀生,忍受枯燥干澀的生活。鏡頭轉(zhuǎn)向紡織廠里如僵尸般在流水線上裁縫布料的中年女工,我想那是伊莎和瑪麗將來的寫照。她們的生活像那兒的天氣一樣,陰冷、干燥、霧霾籠罩,就像社會環(huán)境一樣隔膜、冷漠。
我的同齡人瑪麗走了,我的朋友伊莎掙扎地活著。經(jīng)濟(jì)未獨立的我勉強地拿著父親的錢買飯買衣,我的青春也在窘迫貧窮中度過,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說:生而為人,十分抱歉。這也是我對生活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