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的愛要不多不少。和種樹一樣,澆少了,旱死;澆多了,淹死!
我教差生有六字真言!——“抓學習,促紀律”。
差生這個說法過時啦,改名了,叫后進生。多了一個字,高大上吧?
人的眼光得現實點,要會看菜做飯。“后進生”只要紀律好就行,領導放心了,老師就優秀了,好高騖遠可是教育大忌。
“老師主要抓好兩件事,一是別讓學生死在學校里,二是把地掃干凈!”——一位校長的名言。
真知灼見、耐人尋味呀。
他解釋說,沒有一個老師因為倒第一被開除,因為學生出事被處理的卻不止一個兩個。環境就是學校的臉,地都掃不好,還能干啥?
私下里說的是,上級領導最喜歡不給她找麻煩的學校,最喜歡給他爭面子的學校。
這都多年前的話啦,那時孩子在學校出事故純屬意外,死亡的真不多。近幾年學生跳樓屢屢發生,是不是“三分天意,七分人禍”呢?可憐說那話的校長,原以為最基本的要求,竟也達不到了。
領導意圖自然要貫徹,家長的情緒也得照顧,所以抓學習就成了促紀律的手段。
如果你說,別指望學習了,能遵守紀律就行,家長基本上不會配合你。
換種說法,咱們這孩子呀,要是認真學,成績一定會好起來的,就是自控能力差,經常違反紀律……通常不等你說完,孩子家長就會表態,“老師,你給我揍就是的,不聽話你就揍,我絕不說什么”。至于打傷別人的醫療費,損害公物的賠償,也肯積極的負起責任來。
再差的學生也是父母的寶貝啊,你將人家孩子貶的一文不值,讓家長感覺心灰意冷,他哪有心情跟你說別的。
不過現在這種情況有所改變,如果你表揚學生在體育,音樂,美術甚至是領導能力人際交往方面的突出表現,家長也會感覺興趣。
現實教育了人們,成績不好的學生憑借特長吃好喝好的大有人在,本科畢業生在家放羊的例子活生生就擺在眼前。誰也不是傻瓜,當然能看出端倪。
給家長談學習是政治正確,以學習促紀律是特殊班情決定的。
所以我上課時候,“廢話”較多,紀律教育是天天講。
另外,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只要學生有興趣都講。
教孩子懂得知識的價值,培養學習意識;教學生了解歷史,了解國家,了解世界,培養自毫感使命感主人意識;教獨立自主意識,民族傳統。反正是想到哪就扯到哪。
一次上課,我不知怎么扯到了優點與缺點的問題,看到一個小女生支著臉出神,就叫她站了起來。
“郝欣欣,你覺得什么是優點呢?”
這是化名,讀作好欣欣,女生的真名也是很好玩很好笑。得給孩子保密,成年人都有姓名權,未成年人更得呵護著。
小女生好像在充電一樣,半響才在周邊同學的提醒下站起來。
“你是在叫我嗎?”大大的眼睛直盯著我,手指著自己,反問我。
我的個神啊,完全不在節拍上。我很無奈。
“yes!”
我莫名其妙地來了一句英語,當然也可以當漢語用的,都懂。
“老師,你怎么可以說英語呢,這是語文課呀?”
在理,很在理!祖國的語言文字是需要純潔。不過你也太純了吧,不老老實回答問題,還敢責問老師,難道你沒挨過揍嗎?
小女生胖乎乎的臉,大眼睛單純地像水晶,跟表情包里的乖寶寶一樣呆萌。我還真不忍心冷下臉訓他,居然還有些暗暗的喜歡。
“有道理,不能說英語。”
咦……全班學生的表情,由滿是期待,變成了驚訝——怎么沒揍她,至少也得訓一頓吧,敢給老師頂嘴。
同學關注的焦點似乎由好欣欣轉向我這個老師啦。在他們眼里,我成了好欣欣——老師中的“好欣欣”。
“那我就回答你,沒有優點就是優點。”
呀呀,真得假的,好有哲理,我的眼球都要掉下來了,這似乎是老子莊子的回答吧。我又打量了這個女生一眼,還是那么呆萌,似笑非笑地看著我,很認真很無辜的樣子。
我看不懂了,這是五年級的小孩啊,不可能有這么復雜的思維吧,嬰兒肥的臉難道掩蓋了什么,好怪的女孩呀!
一千六百字,夠了,打完收功,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