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還在絞盡腦汁想著怎么才能躲過過年這道關卡,父母一催再催,不得已才歸家,心想著在家待幾天就趕緊回來。在家總共呆了八天,前面還在盼望著假期趕緊過去,到家的那一刻下意識的希望時間能停下來,讓自己一直呆在父母的身邊。
從小到大,我跟父母的關系就一直是不近不遠,算是熟悉的陌生人吧。從小我就寄養在姥姥家,一年到頭跟父母見面的次數掐著手指頭掰的過來。我記得在我上高中之前我都沒有叫過爸爸這兩個字,跟爸爸說的話也是寥寥無幾。我和媽媽倆個人都是急脾氣的人,所以在我的記憶里我們倆老是吵架,有時還冷戰,最長的一次是一個月,小的時候我很犟,也固執,即使自己做錯了也不會低頭認錯,所以每次都是我媽來主動跟我和好,我才會說話?,F在想想覺得自己好笑,好幼稚,一點都不會體諒他們,也從來沒有靜下心來好好地傾聽他們說話。
小的時候很羨慕別人家的父母,自己的父母卻總是不理解自己,從來不會關心自己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總是把他們的想法強加在我的身上,壓得我喘不過氣來。這讓我愈發的想遠遠地逃離他們,我想要自由,想要無拘無束。高考完,我迫不及待的離開了家,選擇了一所離家很遠很遠的學校,坐火車需要30個小時。父母不能理解我為什么不選家門口的學校,為什么要一個人跑到北方去,想著我一個人在這么遙遠的地方孤苦伶仃的可怎么辦。但是我心里卻竊喜不已,終于要飛出這個偏僻壓抑的地方了。殊不知父母用著自己的方式去愛著自己,他們只是不想我以后過的像這樣辛苦罷了。然而那個年紀的我從來沒有顧及父母的感受,只是想著滿足自己的那一點點的私欲。
初七要離家的時候,恍惚上一秒才到家怎么又要走了呢,心里莫名的傷感,買的返程票時間也是晚得不能再晚了。年味還未徹底遠去,很多人已經踏上了離鄉的列車,開始新一年的奔波與忙碌。我深深地認識到,一年可以陪在家人的時間,也就那么幾天而已。這次的離家,是我23年以來,第一次不舍,即便當年去北方求學的那四年我都沒有想家,當時有女孩子想家想到哭,我只當是好笑,心里還嘲笑著,不就是離個家嘛,至于不。現在才感受到那種分離的脆弱,告別的場面將我重重地傷一場。媽媽悉數將我的行李打點好,不大的背包被她塞得滿滿的,直到拉鏈拉上去的一刻,她才滿意地微笑。以前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不耐煩的說夠了夠了,還會把一些東西又從包里掏出來。這次,我沉默不語,任由她塞滿。我知道就算是再大的背包,也會被她塞得硬鼓鼓的,因為塞進去的不僅僅是可以吃喝的東西,還有一個母親對即將離家女兒的叮囑和愛。
這次回家發現父母都長了不少白頭發,皺紋也悄悄地長了好多,身體也不似以前那么健壯了,父母也越來越喜歡拉著我們嘮嗑了......聊天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父親過兩年就50歲了,時間過得多么快,我明明記得我父親才四十出頭而已。他們坐在陽光下,我細細的觀察他們,原來我父母真的老了。他們越來越依賴我們了,愈發像個調皮的小孩子了。習慣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景象,當我們紛紛離開的時候,最受不了的是父母,這種突然被抽空的感覺,對于他們來說,是致命的。然而他們卻還是不斷地勸慰我們,在外邊要注意身體,不要怕花錢,不要太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累了就回來,家是永遠的港灣。
古人云:父母在,不遠游。即便我們遠游,也要記得及時回歸。作為子女的我們,只能是抽出更多的時間去看他們,好好陪他們,因為時間在他們身上,永遠是減法。過年,過的是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年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夠坐下來,好好吃頓飯,讓他們看看你成長的模樣。
我害怕假期的分別,害怕下一個春節到來之前,父母會更老,而自己依然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