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遇到《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之前,覺得自己愛閱讀、愛買書,能算一個中等水平的讀書人。看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之后,才知道原來這么多年,自己只是一個過了眼癮的假讀書人。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存在這樣的現象:一本書明明讀過了,卻什么也沒有記住,某天從書架里重新打開,好像在翻看一本新書似的;聊天時別人提起來某個問題,覺得自己以前好像在哪本書里讀到過相關內容,卻怎么也想不起來;剛讀完一本書沒幾天,和別人談論起來,卻無法清晰完整地復述這本書講述的主要內容。
對于這種只用眼睛看過卻沒有在腦子里記住的行為,過去最愛拿來自我安慰的一段文字就是“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關于讀書》)”。
讀書,的確使我的胸襟和思想在閱讀和反省的過程日益提升。讀書,也的確使我的氣質因之改變。但只讀而不講究方法,卻使得很多讀過的書籍在我想要引用、闡述、交流和其他需要輸出的場合時,在腦海里模糊成一片,仿佛過眼云煙,知道它們曾經存在過,卻無法描述出存在時的模樣。因此,無論多么文藝范的美文和麻醉劑式的自我安慰,都無法掩飾我記不住、說不清所讀過書籍的窘迫。
讀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之后,有這樣一種真切的感受:以前閱讀的自己,就好比一個拎著生銹斧頭砍樹的伐木工,每天都在不停歇地砍啊砍,砍啊砍,毫不懈怠的勤懇狀態有些時候連自己都被自己感動了,但真實的結果是三五天都沒能砍倒一棵樹。研究完這本書之后的狀態,就好比有人送給我一把鋒利的電鋸,并教給我操作的技巧,使伐木的成效獲得顯著提升,使我對“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中國老話有了深刻體會。
好了,閑話少述,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砍柴的成果。(文章第3部分有我的“獲獎”感言)
1.用讀書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要講述的并不是如何單純快速地記憶書中內容,而是如何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智慧”。而且本書所面對的受眾群體,就是像我這樣正在上班的成年人,因此非常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闡述的核心理念和方法,便是通過一本讀書筆記,進行“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的全程管理。
作者提出使用同一本筆記本記錄所有信息,實現“信息一元化”的理念。讓一個筆記本像一個什么都可以放的容器,只要在那里找,就一定能找到,如果那個筆記本里沒有,那就是沒有了。這么做的優點就是信息存在于同一個地方,不需要復雜的加工,從而利于堅持下來。
那么如何實現讀書筆記一元化呢?作者介紹了以下技巧:
(1)在這個筆記本上可以書寫任何內容。比如:讓自己印象深刻的臺詞;別人推薦的書名;讀報時的感想;生活中一閃而過的各種念頭。
(2)按時間順序記錄。不要像賬本一樣分區,不要按書籍的范疇分類,只要順著時間寫上,標出制作日期就好。
(3)可以粘貼。比如:利用復印件提高摘抄效率,直接粘貼到筆記本中;把書籍的腰封啊、卡片啊、報刊上的書評甚至宣傳單什么的都粘貼到筆記本中,使筆記內容豐富、直觀、形象。
2.通過讀書筆記將讀過的書化為精神財富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包含五個主體章節,涵蓋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動五個步驟。
我獲益最多的是第三章寫讀書筆記部分,在此也重點推薦和闡述此章內容(關于如何選書、購書后續我將另寫一個推薦專題)。我將這個章節的精華內容歸納為三塊:第一塊:為什么要做讀書筆記;第二塊:做讀書筆記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第三塊: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為什么要做讀書筆記★
當你決定以寫讀書筆記為前提去買書、讀書的時候,對讀書的認識也會隨之發生巨大的轉變。會從漫無目的的讀書、完成后幾乎記不起來內容的狀態,轉變為重視自我感受、理解記憶內容精華的狀態。通過下面這張對比圖大家會有直觀的感受:
★做讀書筆記前的準備工作★
為了更有效的寫讀書筆記,應該邊讀書邊做準備,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方法,大家可以根據個人習慣從參考使用:
1.篩選程序法
通讀:邊閱讀邊把有價值的書頁折角。
重讀:讀完一邊后,把有折角的書頁重讀一遍,仍然覺得好就把那一頁的那個角也折起來。
標記:再次重讀上下都折角的內容,如果仍然覺得一讀,就用筆做記號,抄在讀書筆記上。
2.利用三枚書簽(通讀書簽、重讀書簽、標記書簽)做記號法。對于不愿意折書的朋友們來說,可以采用這種書簽標記法。
3.利用標記區分對象法。在閱讀的過程 中,隨時用筆在書上劃出代表不同含義的線條,利于后期做讀書筆記時一目了然地區別整理。
直線:表示重要,暫時先畫出來;
波浪線:表示非常重要,想要記下來;
圓圈:特別重要的關鍵句、重要名詞等。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作者重點介紹的筆記方法叫“蔥鮪(wei,三聲)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備注:即蔥段金槍魚火鍋,是一道日本特色料理)名字雖然很洋氣的樣子,個人理解,其實也就是前文所述的“信息一元化”,即把所有東西都記在一個本上。用咱們中國的菜品來形容的話,可以叫做“東北大雜燴”式讀書筆記法。
要做好這道菜,其中包含五樣主料: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目、作者、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其它的佐料,根據個人口味可加、可不加。
因為精力有限,我們不可能對所有書籍都采取五要素俱全的方法。對一些實用技巧類書籍、小說、散文等,可以只標記個要點,或者只寫下幾句自己的感想就好——基本原則就是以自己覺得方便為宜,只有將做讀書筆記的難易程度控制在個人的能力范圍內,才能讓自己長久的堅持下去。
3.我從這本書里收獲了什么
第一點,改變了我的讀書觀念。之前書讀完了根本記不住,但從來沒有認真追究原因,從來沒有認為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只懶惰的將其歸結為自己的腦子不好使,且在思想意識里認為無論記住記不住,只要讀過了就一定有好處,以“閑情雅致”“修身養性”“愉悅心情”為美麗的幌子安慰自己。現在明白,“一味讀下去等于沒有讀過”,如果只是用眼睛看過,而不是記在自己的腦子里,讀再多的書都沒有用。
第二點,對我現行的讀書筆記方式進行了糾偏。之前讀書時,對特別喜歡的書籍或者某些文章段落也會進行摘抄,花很多時間做讀書筆記,但讀書筆記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謹慎,且事后的利用率也很低,沒有使讀書筆記發揮什么明顯的效用,使讀書和做筆記這件事情流于表面化和形式主義。
第三點,對我今后做讀書筆記的方式和形式進行了豐富、提升。比如,改變讀書筆記的記錄方法,采用書中提到的“一元化”方法,讓各種信息和內容集中化;比如,豐富讀書筆記的表現形式,通過粘貼復印件提高筆記效率,通過標簽、便利貼提升讀書筆記查詢使用效率,通過剪報、書籍腰封、宣傳單、書評等與書籍相關的內容收集制作,使讀書筆記內容更豐富多彩。
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是:改變我的閱讀觀,認識到自身讀書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并吸取到改善進步的方法。對自己今后以筆記為途徑,記住并吸收所讀書籍內容,發揮積極指導作用。
【后 記】
1.這本書的優點和缺點。
本書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2008版的修訂完善版,增加了具體應用案例和工具使用方法部分,在解說和表達上更為詳盡細致。我認為本書最大的優點是實用,講解細致,具有可操作性和實際指導性。這本書的缺點在于邏輯性較為欠缺,書籍整體結構和內容層次不夠清晰分明。為了寫書評對該書進行結構層次梳理歸納所花的時間,是我讀這本書所花時間的兩倍還多。
2.同類型書籍推薦
◆《書都不會讀 你還想成功》側重于讀書理念方面,采用類似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表現手法,將相關知識穿插在故事中。
◆《過目不忘讀書法》這本書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不僅教你怎么讀書,而且會提升你安排時間、寫文章、提升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