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報道了一個二胎剛生不久的媽媽打死自己孩子的事件。據這位媽媽說,她哄老二睡覺,老大吵鬧,說了不聽,于是下手打,越打越重,失手打死了他。在這個事件中,媽媽把發脾氣這種情緒的暴力演變成身體的暴力,釀成了人禍,讓人唏噓不已。
? ? ? ? 孩子總有調皮不聽話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就想通過發脾氣來震懾孩子,可往往事與愿違;而大人覺得是因為孩子不聽話才發脾氣,這樣好像就理所應當了。殊不知,家長在發脾氣甚至動手打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心里既有恐懼又有憤怒,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談何健康。拿自己的例子說,我清楚的記得,小的時候挨了打心里特別委屈生氣,于是在心里默默的想著:哼,哪天我離家出走,讓你們找不到我。
? ? ? ? 家長的負能量終究傳遞到孩子心理或是身體上,會激發出人性的惡。新聞里的媽媽失手打死了孩子,小小的我在心里想的是如何報復打我的爸媽。當然,這是極端的情況,任何家長都不愿看到的結果。其實,發脾氣或者打孩子是簡單的,后果是可怕的。
? ? ? ? 面對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孩子可能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內向,不愿與人交流,因為他覺得自己得不到尊重,沒有人會在意他的感受;或者,孩子會變的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有暴力傾向,因為他看到的父母就是這樣,所以也認可這樣能幫他達到目的。我們可以選擇費點力氣的方式,稍稍控制一下情緒來面對孩子的各種不如意的狀況。
? ? ? ? 首先,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做為家長我們要尊重他。無論對錯,都要給他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了,要及時鼓勵他;錯了,我們要跟他一起分析錯在哪兒?讓他知道我們在乎他的想法,為他著想,錯了也沒關系,我們和他站在一起幫助他改正。
? ? ? ? 其次,要讓孩子知道家長設定的規則,當然這規則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打破了規則,那孩子就要受到一定的責罰,家長對此冷靜的對待和處理,孩子也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 ? ? ? 最后,如果實在忍不住發脾氣了,事后要及時和孩子溝通,承認自己一時著急發脾氣的不當,讓他能理解你為什么發脾氣,而不至于耿耿于懷許久。這無形中也讓孩子體會到溝通的重要性。久了,孩子會深深的信賴爸媽,那么家長在管教上會事半功倍。
? ? ? ? 總之,父母也需要在與孩子不斷的互動過程中學習并有所進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少發脾氣,給孩子創造輕松的成長環境,讓家里充滿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