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被認為是最難的語言之一。如果你已經掌握了漢語,理論上,幾乎沒有哪一種語言可以難得倒你了。我不太理解,抱怨英語難的人們到底出于什么樣的心態。英語是真的難,還是它被誤會了?說句實話,比起法語和德語,英語算容易一些的。再說了,漢語你都會了,還怕什么英語?
漢語是真不容易。看似詞匯量少,但一詞多義多音也是讓外國人抓狂的地方。我對所有立志于學習漢語的外國人,都深表敬意。漢語這么難,能前來報班學習的都是十足的勇士。
為了打消漢語學習者的畏難情緒,我們在介紹會上常會舉一些例子。比如:漢語語法更簡單,動詞沒有那么多的時態變化。
我昨天吃了一個包子。
我正吃著包子。
我明天要吃一個包子。
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的動詞都是“吃”。而荷蘭語和英語等,需要應付不同的時態和動詞的變化形式。你說,漢語是不是很容易?
為了更具說服力,我們還會說:學好漢語,我們也不需要掌握很多的詞匯量。比如,(電)燈,(電)視,(電)腦,在荷蘭語中需要6個詞,才能分別表達燈、視、腦和電燈、電視、電腦,而在中文只需要4個字,電、燈、視和腦。你有2000個詞匯量,就已經讀懂絕大多數的報刊雜志,你說,中文是不是要簡單得多?聽到這,坐擁75萬個荷蘭語詞匯的荷蘭人眼睛刷地亮了。
這些忽悠外國人的把戲,大家看看也就算了。現在說回正題,英語究竟難不難?
英語困難與否,在于你學英語的目標為何。如果只是要跟外國人進行日常的溝通,三個月幾百個詞匯和數十個句子足矣。考四六級,在高中的詞匯和語法基礎上,適時惡補上幾個月也不是太難的事兒。而如果是要考GRE或GMAT,拜托,這些考試連普通美國人也不會覺得容易。
在中國,英語學習有很多怪象。
第一個怪象是:很多人從小學開始一直學英語,學到大學畢業,經歷了十幾年的折磨,見到外國人還是不怎么敢開口。說完How are you 以后小臉漲得通紅,還是憋不出幾個句子,更別提溝通了。愛說真話的陳丹青曾抨擊過,中國學生苦學了十幾年,英文沒什么長進,中文倒是搞得一塌糊涂。
第二個怪象是:許多大學生上大學后英語非但沒有長進,反倒退步了。原因很多,或是因為上大學后一下放松了,為考試而學的英語并未能繼續保持下去;也可能是因為中學英語和大學英語的銜接做得并不好,很多學生到大學后無法跟上大學英語的深度和難度。再加上,許多大學的英語課堂質量低,學生就跟放羊似的,不出半年,中學那點底子也丟了。
第三個怪象是:過了六級還是不敢開口說英語。6000詞匯,語法比美國人還標準,卻無法跟英語母語人進行交流,這是最大的失敗。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語言主要有三個功能:1. 交際工具;2. 人類思維的工具; 3. 傳承文化的工具。語言最主要的目的是溝通,你無法開口說,談何交際?幾千詞匯又有何意義?就更不要提了解和傳承文化了。
關于英語學習,個人看法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來看。你可能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1. 真的需要學習英語嗎?
如果生活和工作中用不著,英語不學也罷!有了漢語,我們已經可以跟世界上16.22%的人進行交流,足足十幾億人夠你聊的了。
而如果真的需要學習英語,則需要問自己:
2. 學習英語是為了什么?為了考試?為了了解外國文化,開拓思維?還是為了出國學習或找個外國男(女)朋友?
了解學習目標,是所有學習活動最為重要的一步。如果你的目標是出國,考四六級對你在海外的生活沒有太大幫助,還不如看幾部美劇來得有用。要了解外國文化,多讀原著和思考文化異同可能是最有效的辦法。
如果只是為了四六級考試,建議你一進大學就立馬花幾個月備考,越早越好!相信我,四級考試一點都不難。高考這么難你都拿下了,還害它四級?當然,要考雅思、托福等,則另當別論。
3. 目前所采取的學習方法,是否是最有效的?
語言的學習跟其它學科學習不同,有其獨特之處。語言學家 Greg Thompson 曾有過論述:
“外語學習的方法是如此復雜,以至于沒有人能說得清楚;但掌握語言的方法又是如此簡單,以至于不需要說清楚。”
如果僅針對用英語來實現交際和溝通來看,英語學習真的不難。
你不需要完全正確的語法。要知道很多美國人講話時語法也并不嚴謹。同樣的,中國人講漢語、寫漢語時,也會有語法錯誤。實際上,你中學學的語法已經夠用了。
你不需要完美的發音。講英語的國家口音各異,你只要發出來別人聽得懂就行。中國人的發音再糟糕,也絕對比印度人和日本人好得多,除非要去當老師或翻譯,否則不必糾結于發音。
你不需要非常大的詞匯量。想想,我在國外生活好幾年,但迄今還沒有機會跟哪個外國人講過“Abandon”這個詞。
相反,可能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詞卻從沒老師教過,課本里也沒有,就好像外國人都是神仙,生活在云端似的。舉個不雅的例子,便便Poo,放屁Fart,尿尿Pee 我是在工作了兩年后,才在一次與外國友人非常尷尬的交流中學會的。記得當時朋友很不好意思地跟我說了一句話,而我沒聽懂,姑娘很害羞地又重復了幾遍去廁所的需要,我才恍然大悟,當時真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丟死個人。
你甚至不一定非要在課堂里學。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多語言混雜的地區,我的奶奶沒上過一天學,卻會講至少7種方言(各方言之間發音完全不同,有些甚至屬于不同語系),包括普通話、廣東話、黎族話、客家話、海南話、儋州話、臨高話…… 爸爸媽媽和我們,除了黎族話和海南話外,其它6種語言也都會說。我們幾個孩子,還多學了門英語。而我,還要加一門荷蘭語和簡單的泰語。
因在歷史上儋州是個流放之地,自古聚集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不招皇帝待見的人。實際上,生活在儋州的大多數人,都需要講三、四種話,才能去市場順利把菜買回家,賣菜的可能是臨高人,賣雞肉的是客家人,賣魚蝦的則可能是儋州人。當語言成為生活的基本需要時,自然而然就會了,不一定非要在課堂中進行。
說到底,語言學習的有效方法,其實就是你需要它,去使用它,在生活中學習。說到這兒,你可以把那些費錢費時的垃圾英語學習用書扔了,管它的,先開口說話吧!
總之,英語學習絕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不需要將之妖魔化。連最難的漢語都學會了,你真不必害怕英語,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