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剽悍晨讀分享的書叫《連接感:如何應對親密關系中的焦慮》,作者是兩位心理治療師。她們從大量臨床經驗中總結得出:要在親密關系中建立連接感,就要感知焦慮、處理焦慮并學會管理焦慮。
下面介紹建立連接感的三個步驟,分別是:感知焦慮、主動暫停和建設性交流。
001 感知焦慮
人類的大腦可以分為后腦、中腦和前腦三個部分。人們在進行感性的情緒表達時用的是中腦,而進行理性思考時用的是前腦。當人們在感性情緒中時,是無法同時進行理性思考。當人們在暴跳如雷地發脾氣時,你不要嘗試對他提供理性分析意見。
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在得知丈夫出軌時,情緒非常激動,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她的好友唐晶卻極力建議她:去找一份工作,學會如何自力更生,照顧好自己和孩子。羅子君聽到唐晶的話,卻更加激動地說:“你是我的好朋友,現在你到底是站在哪一邊的呀?”
處于激動情緒中的人,是根本無法進行理性思考的。羅子君不但聽不進唐晶的分析,還覺得自己也被好友拋棄了。其實,這是因為兩人之間的溝通使用的不是大腦的同一個區域,根本沒在同一個頻道上。
所以,我們要感知自己的焦慮,時刻留意那些在我們頭腦中出現的“彈出窗口”。
焦慮通常是由我們頭腦中的各種雜音引起的,就像是電腦操作系統中的“彈出窗口”,給我們的生活發出各種各樣的評判。要避免陷入焦慮情緒中,就不要去認同這些“彈出窗口”里的內容,而是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以客觀的眼光評判這件事。
002 主動暫停
當沖突發生時,如果你正處在焦慮中,最好的辦法是主動暫停,包括三個步驟:啟動暫停、自我安撫、視覺化冥想。
1. 啟動暫停
啟動暫停時,我們可以到一個地方獨處,讓自己進入暫停狀態,主動放松。最好事先通知對方你需要多長時間,讓對方有心理準備。
2. 自我安撫
深呼吸,先慢慢吸氣,并且緩緩地握緊拳頭,屏住呼吸數四下,然后再緩慢呼氣,同時把緊握的拳頭緩慢放開。
3. 視覺化冥想
想象自己置身在非常喜歡的自然環境中,比如一個綠草如茵的小樹林,或者在靜謐的山間泉水旁,調動所有的感官去感知這個地方。有鳥兒在歌唱,有潺潺的流水聲,有顏色綺麗的蝴蝶在飛舞,有五顏六色的野花在競相開放,周圍充滿了大自然的和諧氣息。你可以盡情地享受此處的美好感覺,用美好的感受來自然地消除內心的焦慮。
003 建設性交流
當雙方的情緒都歸于平靜后,就可以進行交流了。
首先,從正面情緒入手,陳述對方身上的優點。這些優點能夠勾起我們美好的回憶。如果不好意思說出來,可以各自寫下對方的優點,然后交換著看。
其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談話往往會在無意中變成相互指責的情緒交流,原因是我們總是習慣性地用“你……”的句式來指出對方的過錯。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改用“我……“的句式來描述自己痛苦的感受,情況就會得到改善。例如“我在這樣的情況下感覺得不到理解”就比“你總是忽略我的感受”聽起來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最后,說完自己的感受后,我們要嘗試著讓對方給出反饋。可以這樣說:我剛剛說了我的想法,我想聽聽你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們自己在嘗試使用新的談話技巧,但對方可能并沒有這樣做,這時就要學著使用“鏡像法”。
鏡像法分為聆聽、反思、檢查三步。先要不加評判地傾聽;在對方說完之后,盡可能重復對方說過的話,試著表述聽到的要點;最后再確認一下:我理解得對嗎?聆聽與確認可以避免焦慮再次產生,保證建設性交流繼續進行。
總結,我們分享了建立連接感的三個步驟,分別是感知焦慮、主動暫停和建設性交流,通過使用上述三個方法,可以讓親密關系變得更好,讓生活更幸福。